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是什么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是什么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秦始皇墓不挖的原因

1、秦始皇墓里含有大量的水银。虽然已经经过几千年的时间,现在的地质学家在陵墓的土壤进行检测,仍然发现土壤里含有大量的汞,如果贸然进行挖掘,会对环境以及工作人员和周遭的群众造成很大伤害。

2、国家保护文物的力量还不够。秦始皇墓非常之浩大,一旦开挖,就涉及大量的资金注入和人力的投入。而且出土的大量文物也需要相应的设施和条件去修复和保存,这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一个不算小的负担,因此与其开挖后得不到良好的保护,还不如让它在地下继续长眠,直到国家具有一定的实力在对其开挖。

秦始皇墓挖掘的问题

一、能不能建造一个跨度500米以上的大棚?

先看第一个不能挖的前提,即秦始皇陵的封土也就是民间说的坟有多大规模?《汉书·楚元王列传·附刘向传》上说:“其高五十丈,周回五里有余。”秦时一尺约为现代23厘米,五十丈即约115米。秦时一里为414米,五里约为2070米,这大概就是秦始皇陵当初的规模。可是经过两千多的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剥削,现存的封土比原来的封土缩小了。前几年秦俑考古队为了了解原来封土堆积的实际大小,进行过钻探。发现原来的封土基础部分,近似方形。周长与《汉书》说的“周回五里有余”的数据相近,为2000米,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这样的话,我们在发掘前首先应当建造一个跨度不能小于500米的保护大棚,如果不能建造500米跨径的大棚,挖掘秦陵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众所周知,秦陵的结构是由地表下面的地宫和地表上面的坟构成的,人们最关注的首先是随葬宝物的地宫。可挖出地宫,那总得先得挖掉地面上的坟。如果挖掉坟,既不能用炸药炸,还不能用推土机推,更不能用挖掘机掏。也就是不能快挖,只能慢慢挖,否则挖坏了文物算谁的?一点点挖,就需要漫长的时间,就要历经春夏秋冬,就要避风遮雨,就要像挖兵马俑坑那样,先搭个大棚,既有利发掘,又可以保护出土物。否则,即便人能够在露天作业,可挖出的地宫怎么办?难道要它冬天被一场场大雪掩埋?夏天被一次次大雨灌成水泡子?

那大棚搭建得小点行不行?可不可以在封土上立几根柱子支架,缩小技术上无法解决的跨经难题呢?回答是否定的。柱子立在坟上,怎么去掉全部的封土?即便退一万步可以立柱,那地宫挖出来后到处都竖着大柱子,地宫完整的平面如何保证?何况现有坟下面的土质状况又是不是存在符合立柱子的条件呢?所以,这就一定要建造一个跨径500米以上的大棚子了。目前世界上有没有500米跨经的房屋?我不太清楚。但单跨超过500米的桥梁,却已不在少数,如上海卢浦大桥就有550米,重庆朝天门大桥也有552米等。这都表明,现代技术已经具备建造大跨径梁架的能力。问题是如果真能建造这样的大棚,即便实现了把整个坟都建到大棚里去的目标,那封土是挖掉还是不挖掉呢?

二、挖掉了坟会使秦陵地面景观消失

挖掉了秦陵地面以上的坟,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秦始皇陵的地面景观就会消失。秦始皇陵没有了坟堆,如何能让人感受秦陵恢弘的全景?如何让人感受建造如此工程的艰辛与伟大?如果不挖掉坟,而用大棚把秦陵“包”起来,那这个新建的大棚又如何与陵园景观以及周围山峦协调起来呢?有人说,既然在封土上面搭建大棚有难度,那就在陵上找到墓门,往下挖一个洞,一直接挖到地宫不就得了?那么,地宫在哪?又有多深呢?前两年考古探测发现:规模宏大的地宫位于坟堆顶台下,距地面约35米深,地宫约相当于一个准足球场那么大。

先不说这个探测是否就是秦陵地宫的实际情况?就算是实际如此,地宫的位置是不是就位于已经探测出来的地方?如果错位了怎么办?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大意是说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抛开“旁行三百丈”这史料的真假或换算尺度的准确率不说,我们的心理准备是否能够承受万一挖下去的结果与探测不一样怎么办?因为地宫位置的扑朔迷离程度,丝毫不亚于秦始皇在我们心中的模糊影象。

三、地宫深深 如何上下?

如果地宫距离现在的地表35米深,那就相当于15层左右的高楼,这样的立壁,如果是石或哪怕是土石结合的还算牢固,如果像兵马俑坑那样只是板壁和土壁,会不会导致塌方?退一步说如果加固,那不是改变了立壁本身的原生形态,变成了现代人工制品?还有,兵马俑坑离地表3到5米左右,在旁边围上围栏,不用下去也能看个清楚,可地宫深了十倍以上,在上面围个围栏不让下去,难道要游客用望远镜看不成?如果构建下去的通道,横七竖八地建成楼梯、铺上滚梯、竖起电梯,岂不是破坏了地宫的内部结构景观?

能挖完秦陵的时间估计

如果我们用几乎可以说是笑话的最机械的算法,既不计算时间成本,也不考虑实际埋藏状况,更不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只算发掘面积的话,可以看到如下的换算过程和结果:

换算一:陕西凤翔秦景公一号大墓是我国目前已发掘的最大先秦墓葬,总面积5334平方米,深24米。秦陵面积25万平方米,比它大约50倍。秦公大墓1976年发现,到1986年清理完成,整整挖了10年。那么,秦陵是不是就要挖400—500年? 换算二:兵马俑坑总面积约20780平方米,秦陵面积约是兵马俑坑总面积13倍弱,深度是6—7倍。兵马俑坑经过陆续30年的发掘,合计发掘面积占整个约21000平方米遗址总面积的约1/5,一共挖了约4500多平方米。按兵马俑坑的实际挖法,那么秦陵面积就是兵马俑坑已经挖掘的总面积的50倍,那要挖多少年呢?

再换一个也可笑至极却可能有点靠谱的算法。如果不管坟的立方面积,不计深度,只算秦陵的地宫面积:南北170米×南北145米≈25000平方米,那么就是秦公大墓面积的4倍多,要挖40年;是兵马俑坑实际挖掘面积的5倍多,也要挖150年。前两年经济学家张五常说一挖开秦始皇陵,马上就能出几十个亿的经济效益。他可能只算了经济账,压根儿没想到要挖这么多年的吧?!

中国有四大古墓,必定藏有数不尽的稀世珍宝,备受世人关注,连外国人也垂涎不已。

但这四个古墓,一个不敢挖,一个挖不动,一个找不到,还有一个在水底,就算是考古专家们也只能干瞪眼。

那么,这四大古墓究竟都有哪些?

又各自隐藏着什么神奇之处呢?

第一大古墓不敢挖,指的是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不仅是至今没有被挖掘的四大古墓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那一个。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秦始皇陵不是早就已经被挖开了吗?而且直到现在依然在对外开放,供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吗?

事实上,人们印象中一直在对外展出的秦始皇陵博物馆,只不过是皇陵的兵马俑陪葬坑而已,真正的秦始皇陵地宫虽然已经被考古专家摸清了位置,却依然没有进行发掘。

当年秦始皇动用72万劳工,为自己建造了这座至高无上的陵墓,简直是将浓缩版的大秦帝国放入其中,有着数不尽的宝藏,是人人向往的藏宝之地。

以水银做山川湖河,燃人鱼油灯照亮墓室,倒悬阁下的九层妖塔,万千阴兵护卫皇陵……种种传说流传至今,秦始皇陵已经成为人们印象中的一片神奇灵异之地。

早在1974年,骊山脚下的农民们为了打井取水,意外挖出一个兵马俑的脑袋,就此揭开了秦始皇陵神秘面纱的一角。

在之后的40多年时间里,考古专家们踏遍了骊山脚下的土地,使用洛阳铲一类的工具,打出了上万个洞,取土研究,基本判断出了秦始皇陵地宫的所在地。

但是为了避免再出现当年强行发掘明定陵的考古悲剧,专家们没有贸然对秦始皇陵的地宫进行发掘。近40年后,专家们考虑到技术的进步,运用高科技手段重新勘察秦始皇陵。

他们发现,整个秦始皇陵的面积相当于78个故宫加在一起那么大,封土土壤中汞、也就是水银的反应超强,封土堆下存在一个倒悬的金字塔式建筑,极深的地方还出现了奇怪的重力现象。

这不仅证明传说有一定的真实性,还再次提醒专家们,皇陵地宫可能存在意想不到的机关,现在的技术条件依然无法保证能够正确开启秦始皇陵地宫。

一旦出现意外,地宫中的珍贵文物将会遭到毁坏,考古人员的安全也会受到威胁。因此,就算科技进步了,人们对秦始皇陵的好奇心不减反增,专家们依然谨慎地选择保护秦始皇陵,而不是将其打开。

而光是目前已经发掘出来的兵马俑坑就已经被认定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了,可想而知,如果整个秦始皇陵发掘出来了,将会是何等的奇观。

第二大古墓挖不动,指的是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的乾陵。

在唐十八陵中,就连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都遭到了盗墓贼的侵扰,被盗走了为数众多的奇珍异宝,然而武则天的这座乾陵却依然安然无恙。

在过去,并非没有盗墓贼打过乾陵的主意。早在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就想效仿当年的曹操,通过盗墓的方式筹备军用物资。

于是,当黄巢攻入了长安之后,迅速率领40万大军,前去乾陵盗墓。结果这40万人挖出了一条深深的长沟,却仍然没有挖开乾陵。黄巢只得带人悻悻而去。

后来五代时期的温韬,带兵将唐十八陵中的17座,挨个挖了一遍,带走了数不尽的稀世珍宝。温韬可能生来就跟唐皇陵过不去,挖完17座皇陵后,又将主意打到了乾陵身上。

结果,每次他带人来盗挖乾陵,都会遭到突如其来的大风,刮得他们只能掉头下山。温韬试了好几次,总是这样无功而返,怀疑是某种“怪力乱神”的现象,只能打消盗挖的念头。

等到了民国时期,依然有人不信邪,想要挖掘乾陵。这个人就是陕西军阀孙连仲。他听说了孙殿英盗挖清东陵的疯狂举动,仿佛受到了启发,也带着自己的军队前往乾陵。

这个年代已是热兵器的天下了,孙连仲以士兵演练为借口掩人耳目,背后却带着一个团的兵力,将炸药布置在乾陵。炸药接连炸响,地面被炸得一片模糊,但是孙连仲依然没有炸开乾陵。

就有人怀疑,武则天是否真的埋在这里,不然怎么连炸药也无法将其炸开。

无独有偶,就在1958年的冬天,西安到兰州的公路修到乾陵附近,当地的村民前去协助工程队施工。由于建造公路缺少石料,村民们便来到乾陵一带炸山取石。

没想到的是,他们竟然从土里炸出了好几条人工雕琢后的石条,这才让乾陵的墓道重见天日。

此时,考古专家们这才意识到为什么以前的盗墓贼挖不开乾陵,原来乾陵是将一整座山峰作为主体,从半山腰开挖,建造陵墓。当时唐朝国力雄厚,整个陵墓的规模异常宏伟。

在陵墓建成后,用掉了8000多块人工雕成的石条,石条之间有栓板拉固,最后还用铁水浇灌,彻底与山峰融为了一体,就算是用炸药也别想炸开。

值得一提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虽然没有被列入四大古墓之中,但明孝陵与不敢挖的秦始皇陵,以及挖不动的乾陵有不少相似之处。

明孝陵作为明代第一皇陵,600多年过去了,依然完好如初。当然,并非没有人打过明孝陵的主意,但是明孝陵如乾陵一般,依山而建,也是掏空了山体做成陵墓。

此外,明孝陵还用到了古代陵墓中的机关,比如流沙阵,一旦被盗墓贼强行凿开,这些流沙就会带着其中放置的石块“流动”起来,将盗洞堵死,要是盗墓贼运气不好,很有可能就会被困在其中,为明太祖陪葬。

第三个古墓找不到,指的是成吉思汗陵。

当年成吉思汗率军四处征战,从亚欧大陆东边打到西边,征服了数不尽的民族,也掳走了数不尽的奇珍异宝。

很多人都认为,成吉思汗死后,这些奇珍异宝就成为了他的陪葬品,与他一起长眠。

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帝王陵墓,无论是秦始皇陵还是乾陵,又或是明孝陵,它们都是已知的,可以看到的,甚至如今还能前去参观旅游。

唯独成吉思汗的陵墓,至今也没有人知道在哪儿。

可能有内蒙古的朋友会说,成吉思汗不就埋葬在鄂尔多斯吗?如今每年都会有大批的蒙古族来到这里,为成吉思汗举行祭奠仪式。

事实上,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只是一座衣冠冢,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为他建造的。

据说在这座衣冠冢之中,安放的其实是成吉思汗离世那一刻,他的亲人放在他鼻前的一撮驼毛,他们相信成吉思汗的灵魂就附着其中。

流传较广的说法认为,成吉思汗死后,由一队骁勇善战的骑兵护卫开道,一路去往准备好的陵墓,途中遇到的所有居民都遭到了屠杀,没有人知道这一行人最后到底去了哪里。

疑似成吉思汗陵的地方有四个,其中两个在中国,分别是宁夏六盘山,以及鄂尔多斯的千里山。剩下两个都在蒙古国,一个是肯特山,一个是爱杭山。

国外曾有专家自掏腰包到蒙古国寻找成吉思汗陵,但至今没有找到。

第四个古墓在水底,这指的是沈万三的坟墓。

这个古墓与其他三个古墓比起来,显得格外特别,除了没有埋在土里,而是水底之外,墓主人沈万三的身份也很不一样。

他并不是皇帝,甚至也不是王公贵族,但他非常有钱,是明朝首富。

据说当年朱元璋建国时手头比较紧,拿不出钱修建王城金陵,还是沈万三自告奋勇,出钱出力,帮助朱元璋建好了三分之一的城墙。

沈万三本意是想讨好朱元璋,谁知,他这样的举动反而让朱元璋无比忌惮。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个生性多疑之人,为了给自己的继承人扫清障碍,他找了各种理由将当年的开国功臣们一一除掉,这些人曾与他出生入死都不能幸免于难,沈万三自然也难逃一劫。

洪武六年,朱元璋找了个由头,将这位首富充军贵州,随后又将沈家直系子孙关入大牢,又过了十几年,以参与谋反为由,将沈家人全部斩首,财产充公。

而沈万三老死在云南了,但他并未葬在云南,而是葬在江苏周庄的海底。

沈万三知道自己平时十分张扬高调,已经得罪了不少人,等到他死后必定会遭到报复。为了给自己讨个清净,他就花大价钱在发家地周庄的海边建造了一座坟墓,死后就葬在了这里。

临死前,沈万三还嘱咐身边人为他在云南建一个疑塚来迷惑世人,就有了如今的沈万三水底墓。

这一招确实有效,即使是到了现代,科技水平极高,但是考古专家们依然拿水底墓没什么办法。

以上就是中国充满神秘气息,又未被发掘的四大古墓。其实在明定陵之后,中国已经不再主动发掘陵墓,如果不出意外,这四大古墓还将继续完好地保存下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