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资料图)

9月14日,位于龙泉驿区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气膜方舱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正在完成内江送来的4.9万管核酸样本检测。据实验室领队马代远介绍,从9月3日在成都开舱至9月14日晚,实验室211人协助成都、内江完成近49万管核酸样本检测。

9月初,从海南回来的这些队员再次背上行囊,分成前处理组、提取组、扩增组、院感组、信息保障和物资保障组、综合协调组等奔赴蓉城……为助力成都战“疫”, 他们付出哪些努力?记者采访了多位队员。

流程再优化

双人搭配“加样”,为核酸检测提速

9月14日晚,实验室提取组工作人员正在工作,他们与新冠病毒的距离或许只隔着几毫米的手套。“加样是把病毒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给‘揪出来’,每个操作谨小慎微。”实验室提取组组长、南充市西充县人民医院主管检验技师蒲俊宏表示,加样时,队员要将提取好的提取产物——“提取产物只有大概不到二分之一的一滴水的大小,我们再将它用极小的枪头加入到装有试剂的八连管中,很考眼力、耐力和细心。”

蒲俊宏介绍起加样经验:“我们发现,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拔盖加样3个小时后,受体能影响,手速会不由自主慢下来;但如果两人搭配——一人拔盖,一人加样,中途换手就能保持至少4到5个小时高效工作状态。”如今,双人搭配拔盖加样已成舱内提取组的常态。

提取组完成样本签收、拔管加样、上机录入、点样封膜等流程后,下一步会将核酸提取产物交给扩增组。

实验室扩增组组员正在舱内工作。受访者供图

“每天,扩增组都会反馈不定量的异常样本给提取区复查。一旦我们忙不过来,反馈异常样本时间晚了,提取区复查岗人员可能得从几十甚至上百核酸提取板里找,很费时。”实验室扩增组组长、南部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李畅表示,为优化流程,扩增组联动质控组、提取组商量后达成默契:扩增组按每10个核酸提取板为一组反馈结果,复查岗人员只需按标注好的板号“10挑1”,再从1板中找到对应核酸样本即可。

团结协作

队员自觉“补位”,后勤保障“走心”

9月13日,实验室后勤保障组组员、南充市嘉陵区金凤中心卫生院医生蒲智慧完成4个小时的替补工作——帮前处理组样本录入、提取区拔盖等。在成都开舱以来,后勤保障组总是以三人组成1个小分队,其中两人是流动的后勤保障人员,会不定时给舱内的部分岗位补位,比如进舱协助前处理组拆袋、帮助提取组工作人员标本签收、拔开螺旋盖等;另一个人是固定后勤保障人员,主要值守库房,为队员及时补给核酸试剂耗材、协调队员用药等。

在提取区,复查岗位的人员也会自觉补位。“这个岗位得等扩增区反馈扩增结果再工作,工作特点是间歇式的,复查岗人员都会自觉补位加样。”蒲俊宏说,自觉“补位”,以便最大限度让所有人都动起来,这是参与海南战“疫”后总结的经验。

实验室后勤保障组胡帅正在工作。受访者供图

这样的团结协作也体现在“走心”的保障上。

观察出舱的哪个队员神情疲劳,后勤保障组会上前嘘寒问暖、加油打气,心理疏导;看到医护人员腰背疼痛或轻微中暑,后勤保障组就用中医疗法指导队员减少不适;看到队员说肚子饿,还会拿出小面包、牛奶可乐、方便食品,为队员们随时备上。

【新闻多一点】

为做好舱内保障,这些组也在献力

实验室院感组组长、南充市阆中人民医院院感科副主任阳际学:

我们每天都要及时采集队员核酸、对驻地酒店和舱内环境进行采样、检查和指导队员防护服规范穿脱等,还与龙泉驿区生态环境局、龙泉驿区卫健局联合建立完善的标本运送机制和医废转运流程,派专人对接医废处置,确保了实验室标本及转运箱的规范交接、医疗废物的及时清运,降低实验室及周边环境污染的风险。

实验室信息组组长、信息工程师陈程:

我们的日常工作是和组员维护信息设备,保证舱内工作正常运行,也会定时统计数据上报给相关部门等。我们还从各个舱的核酸检测数据中找问题、找差距,及时反馈给领队提出优化流程建议,另一方面,当我们得知有阳性样本后,也会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给阳性所在地,便于他们及时流调溯源等。

实验室质控组组长、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医院输血科副主任袁梦雪:

我们每天为保障核酸检测质量努力。按4班倒24小时在岗,持续进行舱内日常巡查,日常“盯”核酸检测流程和每个舱的产能,继续沿用在海南实战的“交叉巡查”模式。我们还会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气膜方舱实验室互查,帮彼此找到自查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核酸检测流程更规范更准确高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