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四川在线记者 燕巧 摄影 向宇
易地搬迁群众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点群体、搬迁安置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区域。3月16日,四川在线记者从2023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全省将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强基提质行动,推动大型易地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省乡村振兴局局长蒋刚介绍,2022年全省上下一体推进集中安置区产业帮扶、就业促进、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工作,全年投入资金11.9亿元、实施后续产业项目280个。3000人以上大型安置区累计建成产业园区、帮扶车间22个;49.08万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搬迁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实现1.23万元、增速14.2%,78个集中安置区规范化建设初见成效。
进一步帮助搬迁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今年全省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抓实就业产业,实现“稳得住”。首先,在800人以上安置区深入实施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积极搭建就近就业创业平台,创新采取民俗商品制造、电商网点、家政服务等方式,实现搬迁群众居家灵活就业,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其次,在800人以上安置区建立完善配套的产业发展链条体系,实现产业园区、帮扶车间或社区工厂支撑全覆盖;鼓励推动集中安置区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通过租赁、参股、联营、股份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实现800人以上安置区全部有集体经济。
抓细社区治理,实现“融得进”。健全安置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模式,加强后续扶持项目建设,支持完善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完善民政、养老、托幼、就医、就学、助残等“一体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搬迁群众办事“有人办、快捷办、网上办”。优化安置区公共服务功能布局和配置,加强常态化公共设施管护。支持大型安置区组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队,开展日常生产生活服务。深化安置区移风易俗,深入开展“牵手伴行”行动,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抓好规范建设,实现“发展好”。扎实推进95个安置区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数字社区建设。分类引导800人以上大型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推动安置区与所在城镇一体化建设,推进产业园区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提高搬迁群众融入城镇能力,加强搬迁群众合法权益保障,加快实现搬迁群众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