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找油找气就是钻井人的使命,能看到自己打的井出油,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人生也跟着闪亮了(引题)

这个“五一”,挺进地下6000米(主题)


(相关资料图)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侯红丽

5月1日早上,在新疆阜康以北60多公里的沙漠里,天空湛蓝,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XD70104钻井队夜班员工带着一夜的疲惫,走向由列车房围成的营地。

在营地中间,一面鲜红的国旗正迎风招展,如果再往远处望一望,就会发现连绵的天山雪峰成了营地的背景,好似海市蜃楼。

然而与美景相比,风沙就显得十分不解风情。它们呼呼吹过,带起地上虚浮的沙粒,粘得人身上、脸上、耳朵里都是,一张嘴说话就能听到自己嘎吱嘎吱嚼沙子的声音。

“帮助消化嘛。”52岁的井队党支部书记陈健自我解嘲。他说目前正在施工的是阜北9井,设计井深6160米,已经打到了4789米。

“要挺进地下6000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这种探井,难度很大。”陈健有33年的钻井经验,身经百战,和不到40岁的队长侯满峰搭班子带队伍。这个劳动节,他们带着22人一起在井上过。

井场上,24岁的外钳工杨明、33岁的井架工张永虎、37岁的内钳工宋晓刚正在钻台上忙碌,要把钻具从井内提出来。三人都来自甘肃,干钻井的时间1到4年不等。

杨明鼻梁上架着眼镜,脸上还有未脱的稚气。他的家乡在敦煌,从小就惯这样的自然环境,即使跟着井队在沙漠里打井两年,大多数的节假日都在井上过,也没有觉得很苦。

“劳动最美。我现在是外钳工,希望今年通过努力走向更高的岗位,还要利用休息时间把驾照考了。”这个年轻人认认真真地把工作和生活做了规划。

个子高高的张永虎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在每个月10天的休息时间里赶回家中和妻儿团聚。“如果计划得好,又能买上票,第二天早上7点半就能到武威的家里。”他说。

井场在人迹罕至的沙漠里,手机信号极差,生产上使用的是专用电话,而员工们与家人联络不如在城市中那么便利。

“要走出去30公里信号才能满格,营地只有一个地方还行,但也只能打电话,不能视频。”每天都和家人通话的张永虎对此“了如指掌”。

站在12米高的钻台上往远看,只有一条蜿蜒起伏的沙土路将井场与外界相连。大家说,干了这一行,就少有节假日能陪家人一起过,但找油找气就是钻井人的使命,能看到自己打的井出油,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人生也跟着闪亮了。

有人还乐观地说,其实沙漠里风景也不错,除了钻井人,还有骆驼和黄羊会来串门,它们远远地站在沙坡上,好奇地围观井场,听钻机轰鸣打破多年的沉寂,然后再踱着步子离开。

钻台一角,技术员王立忠正在检查电动节控箱,他36岁,参加工作16个年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打了不少井。

“这是一口一级风险井,各种设备都要保证处于完好的状态。目前井下出现了一段泥岩,非常难打,15个小时才向下钻进了11米,但这种困难是暂时的,我们有信心克服它。”他说。

王立忠检查完毕,又忙着招呼值班水车往井场外开。原来,200米外有一辆满载的罐车无法爬上沙坡把物资送进井场,正在等着水车“拉它一把”。

此时日上中天,两峰骆驼在罐车旁悠闲地嚼着野草,不时瞥一眼王立忠和司机们忙前忙后的身影。风沙过处,他们的身后,大片大片的沙漠植物正在返青。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