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
“预计今年村里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会增长一截。”近日,在接受一次现场调研时,谈到村里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眉山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很有信心。
乡村振兴成果如何?农民“钱袋子”鼓不鼓是最直观的体现。眼下,在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进程中,不断增多的收入来源和上涨的收入趋势,正是当下四川各地农民收入情况的真实写照。
(资料图)
收入来源更多了,农民“钱袋子”更鼓了
“前年村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万元,排名全省第四。去年超过了2.9万元,大家的收入正在稳步增长。”李雪平说。
收入来源于哪里?
李雪平掰着手指头数了数,“种田是一部分,村里水稻蔬菜轮作每亩的收入就有9000元。务工是一部分,大家把田流转出去后,还能到田里帮工,一个人一天收入就有100多元。集体经济收入还有一部分,村里的‘永丰大米’卖得不错,再加上其他来源,去年村里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眉山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
不只是永丰村。雅安雨城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7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雨城区通过发展茶叶、林竹产业,搭建农民就业平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式,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财产性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尤其是在经营性收入方面,雨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茶叶、林竹产业综合产值分别达100亿元、86.1亿元,同时培育了超过1000家新型经营主体,各项产业带动2.67万户农户实现增收。
来自全省的数据同样可观。2022年,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72元,比上年增长6.2%,比2012年增长151.2%,过去10年年均增长9.6%。
取长补短、四向发力,提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收入如何再提升?
“接下来,全省将从提升农民就业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个方面发力,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其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37.7%,是农民收入的大头。发展乡村产业是增加农民经营收入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全省鼓励农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和乡村生产生活服务业,或者在县域内从事个体、工商经营,为提升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短板也要加速补齐。“目前,四川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只有3.4%,这既是短板也是潜力。”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四川将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健全土地租金和分红收益增长机制,支持农民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机制,多渠道挖掘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潜力。
一些地方已经先行蹚出了成果。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伶俐介绍,这些年,合作社通过向成都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不断扩大粮食种植规模。“目前入社农户达到了527户,入社面积1195亩。租金之外,农民亩均分红超过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