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石小宏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高龄人群的健康备受人们的关注。在众多老龄疾病中,房颤是不可忽视的疾病之一。据了解,目前全国有超过2000万房颤患者,严重威胁到老年群体的健康。

由于房颤的发病常常无症状,极易被人忽视,也被称为老年健康的“隐形杀手”。令人担忧的是,在人群中房颤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却不高。近日,在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发起、强生医疗科技支持的“齐心全力,星光行动”2023房颤科普教育活动上,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付华教授、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大勇教授就房颤的预防、治疗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资料图】

房颤增加卒中风险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脏在进行非常快速、不规则的跳动。而心律失常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后果,最严重的就是卒中,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付华介绍,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导致房颤的发生,如果患者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的瓣膜病、高血压、心肌病、冠脉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等,房颤发生的概率会更高一些。“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房颤疾病产生的后果,并且要及时给予特定的关注和治疗,这才是重中之重。”

“在神经内科,可能有20%到25%的卒中病人都是房颤导致的心源性卒中。”张大勇表示,房颤不仅会导致脑卒中,长期的房颤还会导致心力衰竭,从而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在临床表现上,需要引起警惕的是有很多人房颤发作时候没有症状,比如患有阵发性房颤的病人,发作时间比较短,甚至在发作的时候心跳不是很快,这种病人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占比也是比较高的,也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我国目前房颤的知晓率较低,不少人不知道、也没有意识主动地去筛查房颤,或者了解自己有没有房颤。

群众应提高对房颤防治的知晓率

在房颤的治疗上,付华告诉记者,房颤患者需要综合管理。首先是抗凝,就是卒中的预防。其次是维持窦性心律,过去希望用药物来进行节律控制,但目前药物控制效果还不佳。现在主要的方法是介入治疗,而最常使用的就是射频消融手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射频消融手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经典的治疗方法,在阵发性房颤的病人群体中,通过射频消融手术控制心律的有效率达到了80%到90%。

“目前医学界对房颤,尤其是阵发性的房颤或者房颤的病程比较短的病人,都建议做介入治疗,从而使病人能尽早恢复正常心跳,这对患者的心脏和各个系统都会带来很多好处。而且通过近几年的规范培训,四川省已经有很多医生有能力从事心脏介入导管消融的工作。”付华在受访时呼吁,希望广大群众能对房颤知识能有一定的知晓,在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从而做到早筛早查、早诊早治。张大勇表示,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对房颤病人或者是还没有明确诊断为房颤病人进行科普宣传,提高大家对房颤疾病的认知和知晓率,让他们能够走上规范化诊疗的道路。

房颤还需进行长期管理

如何才能做好房颤的管理呢?对此,张大勇表示,对于普通人群来说,要控制好可能引发房颤的“上游”疾病威胁,需要控制好血压、血糖,尽量戒烟限酒。有睡眠呼吸阻塞的病人,则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对于经过治疗的患者,医疗机构也需要长期、定期进行随访,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房颤的发生和危害。

付华也提醒,患者尽管在医院做了手术,也可能因新的病灶存在而出现复发。除了控制血压、血糖等外,茶碱、咖啡因等也会使部分患者增加房颤的发作,需尽量避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