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送走2022年,迎来2023年,《人境》也如约进入第84期。

年轮流转,岁月消逝。尽管站在2023的起点,但我们并没有与2022隔断,前行的脚步没有停下,与病毒的斗争还在继续,不过曙光已然显现;文化为媒的传承与传播,仍将一如既往;“后浪”们的表现,总是让我们惊喜不已;镶嵌在巴山蜀水的城市、乡镇,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行走者的脚步。

从2022走来,进入2023,我们相信,春暖花开已经指日可待,一切都在好起来。

●抗疫一线当前,在四川有大量“白衣战士”奋战在一线,全力确保医疗服务有序运转。他们和他们的同事多数感染病毒,即便下班了,有的医护人员还不忘从家附近回一趟医院,看看急诊室的床位安排妥当没有;等一天的病人全部看完病,才放下心,用沙哑的声音袒露疲惫的内心……5名来自四川三甲医院、区级医院、基层卫生院的一线医生,讲述着他们所经历的抗疫故事。

●天府匠心金丝猴,这种穿梭于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拥有美丽、灵动、活泼特质的灵长类动物,是大自然的精灵,更是人类的朋友。成都大学中国双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薛康从2015年以来,以两大爱好摄影、集邮为核心,通过影像、邮集、图书等方式,不断将金丝猴推介给海内外公众。

著名画家、陶瓷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荣县土陶创意园首席艺术家刘勇,从2021年11月带领团队入驻荣县土陶创意园以来,几乎每天都泡在这里。这里有窑炉里跳动的火焰,更有一颗搏动不息的艺术之心。酝酿灵感、研究陶土特性、指导弟子手艺,刘勇期待用自己的努力让土陶器皿“活”起来,成为文化的鲜活表达载体。

●后浪群体成都市彩虹街4号,是一群“家门口的撑展青年”的活动地。近10个小伙伴,都是“90后”“00后”,有的是海归学子,有的是高校设计与文化专业的毕业生。“撑展”是个文化艺术空间,这群年轻人主要做一些青年文化创意活动。从声音档案、野猫图鉴,到商店橱窗、隐藏菜单,他们为成都老街写了一份独家“观察笔记”。

川剧人物繁多,什么行当穿什么行头,大有讲究。“90后”小伙儿陈胜,曾是舞台上身手矫健的武生,在花了近两年时间找资料、摸索、研究、尝试后,终于成功制作出头帽和戏服。目前,他已制作400多个各式各样的川剧头帽,让历史悠久的川剧头帽和服饰,更具青春气息。

●悠游山水进入古蔺,山为黛色,葳蕤之草木如纷披的绿色绸缎。清新空气中,还有丝丝的甜味,令人亲切而惬意。古蔺的山水有什么特色?人文历史有什么故事?民风民俗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且听作者细细道来。

千古一堰都江堰,看奔腾的岷江水如何接受蜀人对旧河山的重新安排,完成岷江与“天府之国”美名的相互成全。

各版面的亮点如下,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标题,深入阅读:

9版

坚持!坚守!来听四川5名一线医生的自述

10版

专访丨金丝猴文化学者薛康:文化为媒,将金丝猴推向更大的舞台

陶瓷艺术家刘勇:以器载文 要让千年土陶“说出话”|人境·达人

11版

这群“90后”“00后”,为成都老街写了份独家“观察笔记”

90后川剧道具设计师陈胜:武生转行做手艺人 让更多人爱上川剧|人境•后浪

12版

古蔺:“润之香樟”“扭扭灯”与永乐镇

千古一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