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蒲南溪 成都观察 王柳
(资料图)
2月6日,成都市举行2023年一季度“三个做优做强”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活动主会场设在成都东部新区,成都其他22个区(市)县在当天同步举行了重大项目开工、现场推进等活动。
今年一季度,成都全市重大项目拟开工启动342个,总投资3222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投资总额增长170%;其中产业发展项目149个,总投资2082.7亿元,投资金额占比65%。
“拉满弓”“上满弦”,成都正以“高质量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工作导向,冲刺一季度经济高质量发展“开门红”。
看项目分布:集中“落子”重点片区
记者注意到,当天各区(市)县集中开工的项目,绝大部分来自“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据了解,24个重点片区一季度拟开工启动163个项目,总投资 1457.9亿元。
重大项目向重点片区倾斜背后有哪些考量?
去年7月成都市委工作会议上,成都市就开展“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项目集群攻坚大会战作出部署,明确提出,重点片区项目集群不是项目的简单集合,也不仅仅是产业项目,而是立足于城市发展需求,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厂房、学校、医院、公园等生产生活生态项目。
当天各地项目开工,正是对这一部署的落地落实。
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是成都市“三个做优做强”24个重点片区之一。当天,温江区围绕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重点片区开工启动了8个项目,总投资114.8亿元。其中,支撑核心功能的有生物谷医药公共研发平台项目等6个,总投资65.1亿元;支撑基本功能的有五环路(温江段)项目等2个,总投资49.7亿元。
青白江区的开工仪式举办地——国际贸易产业园,是成都国际陆港重点片区核心功能的支撑性项目。该项目一期已于去年投用,此次开工的项目二期总投资20亿元,占地约130亩,将打造国际供应链企业集聚平台和国际贸易专业服务平台。同时开工的还有青白江区托育托管中心、青白江区华逸实验小学等7个教育类公建配套项目,以及对青白江主城区的主、次干路、支路以及重点镇街道路实施智慧多杆合一的升级改造项目。
看项目特点:先进制造业唱“主角”
在“制造强市”战略下,制造业项目成为成都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久前,成都市发布了2023年重点项目计划,其中先进制造类项目共199个,较2022年增加28个,在重点项目中的占比增加3.2个百分点。
当天的开工现场,制造业项目也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而梳理各区(市)县当天集中开工的先进制造类项目,“建圈强链”理念贯穿始终。
双流、青羊、东部新区等地,将从不同环节发力,强链延链补链,共同做大做强航空产业,具体而言:双流将建设民航机载设备创新研发中心,该项目将增强四川机载航电设备产业积聚的吸引力,有助于构建起设计、研发、制造、维修、审定完整产业链,助推航空产业建圈强链;青羊区将建设青羊总部经济基地,重点发展航空技术研发和服务,成为青羊区构建航空产业链、做强航空产业生态圈的重要支撑;成都东部新区则将建设临空制造工业总部基地,覆盖研发制造、人才居住、生活配套等功能。
瞄准“绿色低碳产业”,邛崃将推进嘉拓智能锂电池智能设备制造项目,建设高速挤压涂布机、隔膜涂布机及基膜拉升线设备生产基地,填补国内隔膜涂覆设备国产化空白,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支撑。
近年来,金堂县大力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在当天举行的推进活动上,金堂县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将力争全年引进高能级项目、关键配套项目20个以上,绿色低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看项目促建:健全考核机制压实责任
重大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强支撑,签约和开工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建成投产有成果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成都市相关负责人透露,成都将健全考核机制,加快制定“6个一批”指标体系,结合项目投资红黑榜激励约束制度,强化定量考核逗硬考核,压实区(市)县必须抓项目、管行业必须管投资工作的责任。
“高质量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的信号早已传递至区(市)县一级。
记者了解到,郫都区将今年确定为“项目高质量攻坚年”。郫都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郫都将坚持要素服务跟着项目走、围着企业转,强化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成立18个服务专员协调小组,选派393名服务专员为区内1346家重点企业提供服务,精准解决土地、能源、资金等难题,切实做到政企沟通“零距离”、企业发展“零障碍”。
武侯区将出台相关方案,将全生命周期涉及审批事项、流程、指南、模板集为一体,促进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行政部门审批时限分别由44个、31个工作日压缩至33个、25个工作日。同时,开发项目在线监管平台,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将项目储备、前期准备、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全过程纳入实时监管,促进项目监管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不少区(市)县透露,将从营商环境入手,搭建项目建设快车道。青羊区正在研究编制完善青羊区营商环境5.0版政策,围绕办事环境便捷高效、政策环境稳定可及、市场环境公平开放,健全完善企业、项目、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坚持打造最友好、最便利的营商环境,把更多“作战图”“施工图”变为“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