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编者按
3月10日,国家“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学术和文化工程《汉语大字典》修订启动暨高端学术咨询会在成都召开。会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和咨询。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重修《汉语大字典》是学术界的一件大喜事,重修非常迫切,也适逢其时。我们特别整理集纳专家学者们的发言,以飨读者。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整理
发言人:张伯江 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汉语大字典》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中国语言学会首任会长吕叔湘老先生曾为其题词“广搜博采,穷源溯流”,这是对工程的精准概括。
学术前辈编出了这部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字形音义收录最完备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30多年后重修大字典,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对学界需求的回应,更是文化强国的当下,川大人和书界的责任担当。相信大字典的全面修订,是增强文化自信、用汉字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源头性的工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具有雄厚的学术实力,多年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国内语言文字研究和辞书编纂方面的领军人才。不仅如此,四川大学在大型辞书的编纂方面也有自己的传统。除编纂《汉语大字典》,还编写出版了《甲骨文字典》等一系列字典辞书。如今由四川大学牵头,组织全国的学术力量开展《汉语大字典》修订的重大工程,是新时代文化建设赋予四川大学的光荣使命,是推动学科建设、缔造传世精品的一个难得契机。
对于重修大字典,我有两点感想。第一,做工具书,学术至上。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材料汇集,还要体现出历史上最好的学术水平,即使有电脑作为辅助,也不能偏离了我们的学术惯例和过去的一些习惯做法,要在学术成果里边体现出人脑强于电脑的材料筛选甄别能力,这是我们这一代学者所需要攻克的一个难题。
第二,希望这是一支以高校教师为主的团队。它和专业进行辞书编纂的团队各有短长,各有优劣,可以摸准每一种性质学术团队的工作特点,研究出带队方法来。高校怎么组建一个除了文字应用以外还包括辞书学、文献学、编辑出版学、考古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专家,让他们联合协同攻关、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修订任务,希望团队在组织方式、研究资料的调用、技术手段的使用、研究方法等方面,有适合高校特点的创新意识。另外,怎么才能以科研项目带动研究、以研究促动修订、保证修订的质量等,都需要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