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叶纹彩陶盆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视频制作:郭诗瑶

青海,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三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敲打石器的铿锵之声。进入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更是谱写了人类彩陶文明史上最华丽、最绚烂的篇章。3月22日,《河湟史前文明---青海柳湾彩陶展》在绵阳市博物馆揭幕,来自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的117件/套文物,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其鼎盛时期灿烂的彩陶文化,揭开了青海绚丽多彩的史前文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青海柳湾一直有“彩陶王国”美誉。1974年至1980年,青海柳湾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通过考古发掘出的1730座墓葬中,出土文物近4万件,彩陶就有近2万件,不乏大批珍贵彩陶精品。事实上,黄河中上游古老的彩陶文化,距今已八千余年的发展史,期间,甘肃大地湾一期是古老的彩陶文化形成期,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是彩陶文化的重要发展期,而青海东部的河湟地区则是马家窑文化发展的中心区域。

一件彩陶,一个音符;一种类型,一篇乐章。本次在绵阳市博物馆揭幕的《河湟史前文明——青海柳湾彩陶展》,以柳湾墓地出土的马家窑文化系列的彩陶文物为主。

据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馆长赵元杰介绍,上世纪40年代,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在对马家窑文化进行考证后,首先提出了将甘肃仰韶文化命名为独立的马家窑文化,它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和甘肃毗邻地区,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类型——马家窑类型;中期类型——半山类型;晚期类型——马厂类型,其共同特点以细泥红陶为主,炊煮器则以夹砂粗陶烧制,陶器主要制作方法是泥条盘筑法。本次展出的上百件文物,全面系统地对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的彩陶艺术进行重点展示和阐释。展出的彩陶展品种类丰富,纹饰多样,极富艺术性,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彩陶制作工艺。

连体彩陶罐

纹饰丰富多样的彩陶

记者在现场看到,马家窑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珍贵文物裸体人像彩陶壶(复制品)、镶嵌石珠彩陶碗、连体彩陶罐、人头像彩陶壶等均亮相展览。

人头像彩陶壶

裸体人像彩陶壶是柳湾出土最具艺术特色的一件彩陶器(彩陶原件现珍藏于国家博物馆),陶壶正面塑一人像,五官、四肢、乳、脐、生殖器突出,手法简练,重点明显。人体两侧有不同纹饰。赵元杰表示,这件彩陶器出现,曾引起考古和学术界的热议,对裸体人像彩陶壶人物的性别和所有表达的思想情感众说不一。惟达成共识的是这件陶器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浮雕艺术,裸体人像彩陶壶已载入我国美术史教科书中。

裸体人像彩陶壶

纹饰丰富多样的彩陶

人头像彩陶壶也格外引人注目。这件陶壶颈部塑一人头,五官清晰、面容悲切、下颚突出,两颊及耳下画有垂线,似为纹面,是马厂类型不可多得的泥塑作品。至今,这件陶壶人面表情为何如此悲切依然是谜。

连体彩陶罐则见证了原始社会晚期的部落发展风云。据介绍,当时的氏族部落经常会发生战争、纠纷,在对峙双方议和时重要程式饮酒盟誓,订立盟约,双方部落首领举杯共饮,为避猜忌,便使用双连罐。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大量饰以旋涡纹、弧线纹、水波纹、平行条纹等纹饰的彩陶,这些纹饰线条清晰、流畅典雅,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据介绍,旋涡水波纹是马家窑文化类型对自然界江河湖泊的生动描绘。连续的旋涡翻腾不息,一道道水波顺势而下,体现了马家窑上古先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生命之源的敬畏;蛙纹反映出原始先民企盼氏族部落能繁衍生息,迅速壮大的美好愿望;四大圆圈纹则是在继承半山锯齿旋涡纹基础上演化而成,外圆寓天,内方代表土地,流露出古人类朴素的“天圆地方”的思想。

据悉,此次展览将免费展出至6月22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