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弹箜篌乐伎位于永陵棺床西侧中段。乐伎竖抱箜篌于胸前,头部略向左倾,脸面贴近竖箜篌,双手从两面拨动琴弦。翻飞的衣袂、凝神演奏的情态栩栩如生。
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永陵弹箜篌乐伎所持为竖箜篌,这是一种由乐弓演变而来的弓形竖琴,源出古代西亚,东汉末年由中亚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竖箜篌因下部有肘木可多安弦,故弦数可多达23根。又因有脚柱装置,琴身可置于地面而空出手来“双手齐奏之”,这种演奏方式在当时叫“擘”,故弹箜篌又称作“擘箜篌”。
唐五代时期,竖箜篌是深受人们喜爱并广为流传的一种乐器。唐代诗人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赞美箜篌之声为“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箜篌从14世纪后期不再流行,明代以后失传。如今,我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海报设计 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