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江芸涵/文 吴聃/图
四川作为教育大省,高等教育资源富集。如何进一步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加大人才供给力度、提升人才供给质量?在2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加快构建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推进新时代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设新闻发布会”上,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立云作了介绍。
(资料图)
近年来,我省普通高校从十年前的99所增加到134所,其中人才发展雁阵格局的“1+3”相关市聚集了88所高校,占全省的66%,四川高校正成为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的新高地。刘立云说,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聚集优势,服务“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支撑。
多措并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刘立云介绍,四川发挥“双一流”建设引领示范作用,全省有8所高校14个学科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建设高校数居全国第4位。新增18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8所高校84个学科进入世界高水平学科行列。
据介绍,四川将继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在“高原”基础上建设更多“高峰”;继续开展“对标竞进”工作,开展高质量本科教育攻坚行动,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围绕全省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优化本科和高职专业;以“一体两翼”工作格局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推进新一轮高职“双高计划”和中职“双优计划”,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
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的问题是长期制约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短板和难点。刘立云介绍说,“针对存在的问题,四川从2021年开始单列高校引才育才奖补资金,支持高校引进培养顶尖、领军、拔尖、储备4类高层次人才,两年来,我省全职引进和培养237名符合奖励条件的高层次人才。”
今后,四川将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继续支持高校加快培养、引进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主要通过实施院士后备人选培养计划,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大对海外留学人才的引进和服务力度等举措,筑牢高层次人才“蓄水池”。
瞄准“卡脖子”问题,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有利于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刘立云介绍,2022年,我省高校全面牵头或参与4个方向天府实验室组建运行,高校拥有省部级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占全省70%以上。
刘立云表示,四川将支持高校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优势为基础,特别是瞄准“卡脖子”问题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快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国家战略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着力培养和汇聚更多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