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徐也晴 四川在线记者 王眉灵

“到位!”12月7日4时50分,在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成自宜高铁成都南联络右线特大桥施工现场,伴随着现场指挥人员一声指令,经过9小时施工,重达2200吨的道岔连续梁(以下简称“道岔梁”)被顺利“推”到铁路线桥墩上,国内最大道岔连续梁横移完成,标志着成自宜高铁与成都南站顺利衔接,为成自宜高铁全线铺轨奠定坚实基础。

正在移动的道岔梁。

今晨,道岔梁横移到位。

今晨,道岔梁横移到位。

本次施工的成都南联络右线特大桥位于成都市三环路南三段至锦江大道之间,梁体全长89.9米,高2.5米,梁体重约2200吨,平移距离为22.29米,相当于在空中同时拖动1500辆小轿车进行移动。

12月6日下午,四川在线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作业点位于空中,与铁路桥墩同高,不远处就是铁路线,不时有高铁动车驶过,带起一阵风声。

施工现场。

“这条铁路线是成贵成渝客专联络上行线,既有的桥梁不满足道岔铺设条件,需拆除并新建道岔梁,让成自宜高铁能接入成都南站。”施工单位中铁十四局项目负责人许召军介绍,新建道岔梁紧邻既有通车线,“最窄处距离只有几公分”,如果在拆除后的桥墩上进行建设,为了运营安全,只有在没有列车通行的“天窗时间”施工,每天作业时间仅4小时。为了保证工期,早日建成自宜高铁,建设者选择在不影响铁路运营的路侧,先行将道岔梁浇筑完成后,再将梁横移架设到位。

这次横移施工分为两个阶段。12月6日下午,建设者先将道岔梁横移至距既有线路6.5米处,12月7日,利用凌晨0时至5时的“天窗时间”,将梁体横移到就位位置。

在空中,“庞然大物”如何被“推”动?“我们用了12个400吨的三维千斤顶来作业。”现场技术负责人任冰心介绍,三维千斤顶可进行竖向、横向、纵向的顶推,在控制同步位移的设备作用下,承载并推动着道岔梁横移。

实施横移的道岔梁为变截面,如果从空中俯瞰,可以看到梁呈梯形,最宽8.74米,最窄4.9米。“不规则的外形,让每个支点的支反力都不一样,因此侧向顶推力也不一样,对横向的侧移同步性要求非常高。”任冰心说,为了这次“从来没实施过的横移”,建设者用了一年的时间筹备,并建立模型,模拟计算出了每个支点的受力情况,再进行横移作业。

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的技术室,“空中移动”的作业场景被实时传送到电脑上,数名技术人员坐在屏幕前,紧盯施工场景。在作业点位上,也有多名技术人员来回走动,监控着横移进度。他们介绍,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的偏差,但“失之毫米,差之千里”,因此,对施工过程要全程监控、测量,随时矫正。

“成都南联络右线特大桥顺利平移,为全线年底铺轨创造了有利条件。”成兰铁路公司成自宜指挥部指挥长张宗伟表示,成都南联络右线特大桥施工中,拆除既有梁体并采用异位现浇整体平移法实现梁体替换,具有经济实用、施工简便、施工工期短和安全性高等特点,同时还能减少封停线路对运输的影响,降低运输损失,保证施工质量。

成自宜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预计2023年底全线建成通车。届时,从成都发出,经自贡到达宜宾,用时仅1个小时左右;成自宜高铁还将在宜宾衔接渝昆高铁、成贵高铁,形成南下至昆明、贵阳、广州的高速铁路大通道。

(本文图片由成兰铁路公司提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