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作者:钟超


(资料图片)

据报道,近日,中国残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其中明确了设置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各校常设专业一般不少于4个,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不少于300人,班额原则上为8~20人,这对加强和规范残疾人职业教育,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数据显示,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尊重和保障他们的权益,让他们能够拥有平等公平的机会,充分参与正常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彰显,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残疾人来说更是如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近1800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规模达880多万人,仍有800余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未实现就业。这个现实表明,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仍存在“隐形门槛”,残疾人就业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

劳动创造价值,就业带来尊严。通过规范和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让他们习得一技之长,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参与社会分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财富,这是提高残疾人生活的尊严感和意义感的关键举措。正因如此,2022年5月1日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曾4次提到了残疾人职业教育,其中明确提出“国家采取措施,支持残疾人教育机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开展或者联合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是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最主要方式,也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有力举措。过去一个时期,限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均衡等现实困难,许多地方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存在师资匮乏、办学经费不足、课程设置陈旧、结构单一等诸多问题,使得我国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少。

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披露了一组数据,我国仅15~17岁残疾人口就达约150万,而2020年全国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残疾学生只有17877人,显然,现有职业教育规模无法满足残疾青年的需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托举残疾人的就业梦想,必须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顶层设计层面,将残疾人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工作体系,纳入全国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全局之中,形成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国残联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多部门协同支持的管理体系。

同时,应当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职业教育,提升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水平,通过培训提高残疾人自立生活能力、通用职业素养、专业职业技能等,让广大残疾人有接受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力量,真正通过职业教育掌握谋生本领,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应当看到,当前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驱动了社会分工不断深化,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催生了网店店主、小程序开发者、互联网直播营销师等各种新职业,这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舞台。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下,残疾人职业教育将会办得更加有声有色,为更多的残疾人插上追梦圆梦的翅膀。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6日 07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