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震荡起伏的2023年上半年即将过去。

在上半年,A股市场震荡调整,沪指目前暂时失守3200点,行业轮动加速,AI数字科技TMT、“中特估”板块行情演绎较为极致,以新能源、医药为代表的热门赛道股则回撤较大。

站在这个关键点位去展望下半年,A股会如何演绎?调整是否到位?哪些板块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后续风险因素还有哪些?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近三年、近一年、以及今年以来绩优的基金经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泉果基金董事总经理、泉果旭源基金经理赵诣

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基金经理王贵重

前海开源基金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崔宸龙

招商体育文化休闲基金经理文仲阳

万家远见先锋拟任基金经理耿嘉洲

金鹰基金权益投资部首席投资官、基金经理陈颖

诺安基金研究部总经理邓心怡

这些投研人士认为,受经济复苏预期摇摆、海外风险的扰动加大等不利因素影响,2023年上半年A股市场震荡起伏。目前市场短期调整到位,A股市场估值处于较低位置,未来居民端、企业端也会以弱复苏的状态逐步走出来,但暂未有体量足够大的长期增长要素带动整体经济快速上涨,下半年整个权益市场仍有机会,但更多还会呈现突出的结构性行情机会。

谈及下半年的投资方向,TMT、新能源,军工等成长板块,以及随着经济逐步复苏的复苏链的投资机会都有基金经理看好。

一、

内外部多因素

导致上半年A股市场调整

中国基金报: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加剧,板块轮动加速,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

王贵重:上半年A股市场波动加大,一方面受经济复苏预期摇摆,另一方面受海外风险的扰动加大。市场主要指数表现分化,超额收益在于数字科技TMT、中特估、信创等板块。

2023年以来,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较好的企稳回升势头。2023年一季度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4.5%,比2022年四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对于今年的中国经济复苏,很多时候市场会把它定义为是温和复苏或者叫慢复苏。

对A股市场而言,上市公司的盈利本质上是一个包含价格因素名义变量,在一季度实际GDP明显回升的背景下,国内PPI同比仍是负增长,由此甚至引发了对通缩的广泛争论。中国经济到底有没有通缩,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定义标准的问题,但无疑价格因素导致了名义经济增速和上市公司盈利增速的回升,都是比较缓慢的。

赵诣:今年上半年,市场整体处于减量博弈和边际定价的状态,公募发行处于较冷区间,资金呈流出状态。在这种背景下,资金有边际增量的地方相对表现更好。所以市场在5月以前呈现两个维度:一部分是基金持仓较少、未来可能有比较明显行业催化的板块,其表现比较好,比如AI。另一部分是绝对估值低的,包括银行、中特估以及建筑类企业,它们的绝对增速可能相对平稳,但是股息率比较高。但5月以后,整个市场风格演绎越来越极致,也越来越集中。

短期来看,资金面、情绪面的表现或许会对涨跌有较大影响,但我们坚定认为,长期来说,基本面最后决定企业成长及市值扩张。

且现阶段出现了两个积极信号,一个是国内经济形势预期向好,相关政策的逐步出台对于经济企稳回升有比较明显的作用。二是,中美关系回暖,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和外资参与度或将提升。

这两个信号对于整体市场,尤其是基金和北向资金持仓比较多、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从资金面和情绪面来看,是一个边际向好的信号,在基本面仍然较好的情况下,从估值角度,这些企业的价格具有较高性价比。

站在当下,市场信心仍然脆弱,但展望未来,我们对权益市场积极乐观。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在各种短期事件的冲击下,仍然有公司业绩持续增长,表现出了优质企业的韧性。预计下半年经济基本面会有所改善,政策效果会逐步显现,宏观预期的改变最终也将传导推动企业盈利的改善。

崔宸龙:上半年国内经济开始稳健复苏,然而疫情三年时间,对于大部分企业和家庭形成的资产负债表压力很难在短期内完全修复,因此整个经济不是强复苏的状态,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恢复。

同时,去年以来市场上部分投资者对于经济爆发式增长预期较强,因此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导致了市场没有出现单边的行情。在此前提下,市场的分歧加大,震荡加剧。我们较为客观地去回顾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行情是有迹可循的,也是符合市场本身规律的。

文仲阳: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虽然有结构性机会,但整体上还是比较难做的。

因为今年市场的表现的本质逻辑是从2022年10月份开始的。2022年10月份预期到2023年的宏观经济会有弱复苏,市场领先于基本面先涨,但2023年1-2季度的经济数据并不是很理想,我们还是在过去几年宏观经济的长期问题中运行,而居民和企业端的资产负债表需要逐步修复,并且需要时间,经济自身的动力才能逐步恢复,所以市场最终呈现的结果是传统经济板块预期修复后,但基本面并没有跟上,所以又跌下来了。同时科技板块等未来转型的长期方向,又具备结构性机会。传统经济板块跌多了会反弹,科技板块涨多了会调整,这就是板块轮动速度较快的原因。

耿嘉洲:上半年国内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受到外部美联储持续加息、欧美经济下行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二季度开始国内整体经济复苏的斜率边际放缓,因此上半年A股市场呈现冲高后震荡格局,二季度指数波动有所加大,板块轮动加速。

陈颖:今年年初以来我们可以看到,整个A股市场呈现出演绎比较极致的结构性行情机会,以TMT为代表的科技板块表现的非常亮眼,但同时消费、医药和强周期的一些板块,可能走势相对科技板块来讲,相对疲软一点。具体看国内外经济层面,国内经济呈现出温和复苏的趋势,海外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包括海外的通胀数据比较高,海外的经济相对复苏得也比较强势,所以这个时候海外的流动性,包括货币政策方面可能压力会比较大。

从全年看,我们认为市场的整体指数出现大幅上涨或者是大幅下跌的行情概率可能都不是特别大,更多的可能还是会呈现震荡性的趋势行情。

邓心怡:市场由年初“强预期、弱现实”的抢跑兑现,转换至春节后的“弱预期、弱现实”的主题行情。上述转变来自于经济相关的基本面数据与市场预期的阶段性错配,叠加在相对宽松的流动性背景下,OpenAI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引发的AIGC生产力变革,使硬件和软件应用端都具备更大发展潜力的板块集中演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对成长和确定性的溢价。

二:

A股市场估值位于底部区间

中国基金报:目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情况如何?调整是否到位?

王贵重:从A股整体估值水平来看,A股整体估值中位数小幅下降。当前估值水平处于自2000年以来的30%历史分位数的位置,前值为30%,整体估值水平处历史偏低水平。

截止至2023年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全部A股市盈率(TTM)中位数为34.3倍(剔除负值,下同),前值为34.3倍。低于2000年至2023年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整体历史中枢41.80倍的位置。A股市场虽短期有所调整,但是在经济持续复苏为A股上行提供有力支撑的背景下,市场人气并未退潮,只是风格轮动加速。

崔宸龙:当前市场依然处于估值的底部区间,从中长期投资的角度,目前A股市场的位置是比较好的。市场短期的波动往往会背离基本面,因此短期的震荡很难判断,不过从估值、经济基本面等指标综合分析,我们看好中长期市场的走牛。

文仲阳:用万得全A来看,目前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在18倍,处于历史上48%分位;其中上证指数估值13倍,42%分位;创业板33倍,5%分位。从短期上看,是调整到位的。因为此前市场的预期太过于悲观,虽然经济较弱,但只要有一定的时间,居民端和企业端的资产负债表就能修复,盈利就会回升,市场就能上涨。但中长期我们还面临着老经济效率低增长弱、新经济增长强但体量小的状态,所以目前整体市场处于短期调整到位,但中长期偏震荡的状态。

耿嘉洲:A股指数在经历前期的一波回调后,目前除了TMT外,大部分板块估值处在相对低位,从过去5年估值的历史分位看,上证50指数处在53%分位、沪深300指数处在38%分位、中证500指数处在50%分位,整体指数都处在中枢合理或者偏下的位置。如果从股债收益率的相对关系来看,当前沪深300指数已经处于过去5年的-1倍标准差附近的较低位,代表已经基本已经调整到位。

陈颖:经过市场此前的下跌,目前整体市场估值较为合理,基本反应了目前市场较为悲观的预期。随着经济的逐步温和复苏以及货币政策(降息)带来的流动性、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下降,我们认为目前或已基本调整到位。

邓心怡:国内股债收益差已接近-2倍标准差,A股市场目前或已处于较低区域,而我国经济尚处于复苏阶段,各项指标有望呈现回升态势。

三:

下半年A股有望走出震荡向上格局

中国基金报:站在目前沪指3200点位置,你认为下半年A股应该如何演绎?

王贵重:2022年A股市场出现不小幅度,究其原因,核心在于经历了一轮盈利增速快速下行周期。我们认为各个细分行业的beta收敛之后,竞争力会重新成为最重要的增长要素。

另外,我们依然旗帜鲜明的看好港股的机会,特别是软件和互联网领域的机会。但在大方向上,跨时代的新技术叠加国内数字经济的政策共振,TMT主线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崔宸龙:从当前估值的绝对水平以及我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情况,我们认为下半年A股市场大概率出现稳中有升的情况。同时现在市场中有很多优质资产,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挖掘,叠加居民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我们对于市场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当市场逐步看到经济复苏的确认后,会有较好的表现。

文仲阳:正如前面所说,目前市场短期调整到位,超跌的板块会有一定的估值修复,居民端、企业端也会以弱复苏的状态逐步走出来,但由于目前还没有体量足够大的长期增长要素带动整体经济快速上涨,所以并不会带来由盈利驱动的市场整体性机会。

我倾向于中长期还是偏震荡的格局,除非有超预期的因素导致ROE整体上移或者下降,或者流动性有超预期的变化。所以,在这样的格局下,我更看好长期供给侧正确的科技方向,包括通信电子计算机传媒等行业,还有红利型的中特估资产,因为有防御型价值,同时又有ROE改善、分红率提升等逻辑。经济相关资产的机会多来自于均值回归,还有个股成长性机会。

耿嘉洲:在6月份央行降息如期落地后,后续经济稳增长、稳预期的一揽子措施有望进一步落地,下半年国内经济或依然呈现渐进式复苏的格局;同时考虑欧美国家经济下行压力或加大,加息周期大概率已经进入尾声,下半年整体在内(稳增长)外(加息停止)共振背景下,A股有望走出震荡向上格局。

陈颖:我们看到市场的无风险利率其实始终是向下走的,这种环境下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认为下半年整个权益市场或仍有机会,更多的可能还会呈现突出的结构性行情机会。

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一两年内经济大概是不会强刺激的状态,指数上面下有底上有顶,更多可能是震荡的趋势,结构性行情或还是主旋律。

科技可能还是相对占优的。前期科技相关的板块跌了这么多年,不管是国内国外,或都到了科技行业的向上的阶段。尤其是最近一两年,海外的科技的突破和创新特别多,科技大概有十年没有大的创新,在最近一两年开始,厚积薄发可能会出现各种创新,我们认为目前可能已经到了科技的创新周期。

短期来看我们认为,信创和消费电子或是下半年机会比较多的行业。下半年消费电子如果能够库存见底,可能会有一波周期的机会。信创行业方面,经过上半年人事等各方面的落地,需求还是会有,这波更多还是行业信创,和财政关系可能不一定那么大。AI方面会持续关注一些仍具有α机会的公司。

其他行业方面我们认为,黄金、保险这些相对偏防守行业,在弱经济复苏情况下或具有一定的进攻性。

四、

风险已充分释放

新能源板块下半年或有表现

中国基金报:今年以来,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一些热门赛道股出现一波较大回撤,如何看待热门赛道股投资价值?

王贵重:新能源产业链仍具有高景气度,未来行情可期。虽然新能源自2022年8月以来持续下跌了8个月,但是随着业绩的披露证明行业的基本面向好,行业持续保持高景气度,再叠加当前估值性价比的提升,新能源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短期有望迎来反弹机会。

政策方面,国家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政策不断完善,为新能源维持稳健发展提供助力。A股短期容易被情绪主导,通常在经过情绪释放后会有所好转。

赵诣:对于新能源行业,不论是从基本面还是估值面,我们都是非常有信心的。

新能源行业经过过去两年的扩张周期,供给在大部分环节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下跌,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预期下,全产业链进入去库存阶段,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将使得终端产品的成本出现大幅的下降。这也将传导给终端的消费者,意味着随着产品价格的逐步企稳,更低的产品价格有望随着刺激需求进一步扩大。在全产业链库存较低的情况下,或将进入新一轮需求提升叠加补库周期,头部公司在这轮降价周期中也经承受住了很好的压力测试。

考虑到产业链公司股价出现大幅调整,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的情况下,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公司我们越来越乐观,但后续行业公司间的分化会非常明显,更需要精选个股。通过发掘结构性的个股机会,我们相信优秀企业创造的阿尔法能够抵御行业的景气度下行趋势,特别是产业链中高竞争壁垒、成本优势显著、扩产周期长的公司,是我们重点关注和选择的对象。

我们重点关注三类企业:第一类,产品品质高、竞争力强的企业。以锂电池为例,尽管其总体扩产量较大,但是优质的高性能、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电池,其产能其实是相对稀缺的。所以从整个需求上来看,肯定是高品质的产品会优先满足行业的需求,剩下才会逐步往低端走。

第二类,成本管控能力强的企业。很多企业在整个生产和管控运营中的区别是比较大的。以化工企业为例,需要通过上游的原材料资源来进行生产制造,对于生产制造中的流程控制、精细化管理程度的不同,就会导致最后生产成本的差异。虽然部分企业所在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降低,但是其精细化管理能力更强、成本更低,所以盈利情况依旧可观。而其他同类型产品的公司却可能因为产品价格过低而处于不赚钱或者亏损的状态。这样就会倒逼它的产能释放变慢,随着需求的增长,供给就会逐步进行紧平衡阶段。这也是为什么整个周期成长股会出现行业需求不停增长,但供给一直处于波动、导致生产和产品的价格震荡往上的局面。

第三类,扩产周期长的企业。这类企业生产的产品一直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未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文仲阳:在我的投资体系中,价值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我研究新能源的时候是2015年,虽然未来新能源的一些细分领域仍然会有技术的进步,但整体上来看,目前市场上所定义的新能源行业已经过了快速增长期,整体比较成熟,需求比较平稳,供给在逐步出清的阶段,一二三线企业都会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未来能活下来、ROE能保持优势的龙头企业在产业格局进一步稳定之后,才能逐步走出个股的机会。

崔宸龙:一个公司的投资价值和所谓的“热门冷门”关系不大,我们还是要更加理性地从公司内在价值和发展潜力去做出更为客观的投资判断。

总体上看,前期热门的新能源等行业的公司股价出现了一年多的回调,目前行业整体的估值也已经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同时我们看到行业基本面状况依然能够保持较好的水平,其长期发展逻辑并未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看好其中长期的投资价值,目前看新能源行业依然是较好的投资方向。

耿嘉洲:新能源行业调整到目前的位置,风险已经释放的比较充分,伴随下半年行业景气度回暖,预计在下半年板块会有表现的机会,但是板块内的分化会加剧,受益于新技术的方向,确定性会更好。

陈颖:新能源为主的前期赛道股因为前两年的行业高景气度,在行业公司的估值上出现了一定的泡沫。目前是等待价值回归的过程,我们认为前期比较热门的赛道随着行业景气度的下行,仍然需要通过时间去消化估值上的空间问题。

五:

AI板块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短期回调或是买入良机

中国基金报:目前人工智能赛道成为A股市场的宠儿,如何看着一板块的价值?目前是否过热?

王贵重: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要素是算法、算力和数据。数字化的核心逻辑是提高效率,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效率的提升。提升组织信息计算、存储、传播的效率,这是一个长期向上的类消费行业。

其中,AIGC改变了信息的生产+分发形式,首先从生产力上能够大幅的替代很多以前重复的劳动,因为有大部分的工作,其实就是把无序的信息变成有序的信息;第二因为人工智能更像人了之后,它的交互变得更加自然,更能理解用户,它很有可能还改变了信息分发的入口。AI所引发的改变刚刚开始,影响极其深远。

这么大级别的有着深刻破坏式创新意义的事物,不可能两三个月就结束。相关板块股价虽然在短期走在了基本面的前面,也可能会有一些波动,甚至比较大幅的波动,但重要的是长期方向仍向上。在此背景下,短期回调的时候,也是买入机会。

赵诣:事实上,此前我们投研团队就关注到了AI板块的投资机会,但作为秉持着基本面投资理念的泉果投研团队,我们更多希望基于一种长期可持续的投资逻辑,寻找到有基本面支撑的优秀公司,赚到公司业绩增长这部分钱,所以更多会在1到10的阶段去介入。

AI领域一定会有个别新的公司成长起来,我们认为这样的企业更多可能出现在垂直应用领域,其基于自己专业不断优化产品。这类企业也是我们寻找的重要方向,因为它们能够产生持续的业绩和利润。

文仲阳:短期的过热并不可怕,人工智能是一个长期的、很多年的产业趋势,可以继续,现在仅是早期开始的阶段。我们将逐步会看到新的商业模型的落地,收入的兑现,利润的兑现。

因为人工智能板块的背后实际上是一次科技产业的革命,带动了TMT整个板块的机会,包括通信、电子、计算机、传媒。科技产业革命的背后是从底层的通信的基础设施、到电子终端的升级、到计算机的应用、再到传媒的内容,都会进行全面的升级和迭代,最终带来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从广义上看将会带来所有行业都是AI+、元宇宙+的未来。

崔宸龙:AI行业基本面从年初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技术的爆炸式发展确实赋予了长期投资的空间。我们也比较看好AI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投资机会。

从长期价值看,由于技术还在高速发展,这一板块未来依然会不断涌现出投资机会。行业整体的投资价值确实很难去判断,因为不同公司间的投资价值差距巨大,我们更倾向于做好基本面研究,对于长期有投资价值的公司进行投资。“过热”这一说法没有客观的指标,可能每位投资者对于其定义都不一样,因此很难去判断是否是“过热”的。

耿嘉洲:ChatGPT为代表的中外大语言模型引领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让科技界看到了我们走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曙光。人工智能赛道长期前景广阔。在这场大级别产业革命从0到1的初期,不可否认部分公司的估值会出现一定的泡沫化,但也有很多公司在这次新的科技范式转移中有望成长为新的科技巨头。

我们应该从中长期的角度出发,去寻找未来在人工智能创新浪潮中胜率高、空间大的核心公司。我们坚定看好人工智能赛道的长期发展机会。

陈颖:人工智能的商业化我觉得它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未来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还有娱乐都会产生较为巨大的影响。其实我们回顾过去十年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重大的科技创新没有那么多,我们认为也是基于厚积薄发的理论。

其实,AI人工智能当时从AlphaGo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通用的人工智能可能即将进入,或者已经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也好,虚拟现实也好,下一代互联网的这些新的颠覆性技术,可能会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工作或者是我们的科研都会带来很多颠覆性的变化。所以我个人觉得,接下来五年我们的科技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新的东西。

邓心怡:人工智能作为全球范围内中长期最重要的科技变革,在下半年预期能看到国内外更多应用场景落地,随着应用端用户数、付费率和客单价的提升,以及硬件端需求放量带来的订单确认,人工智能板块的估值和业绩匹配度可能会得到更及时的兑现,引领市场发现人工智能板块真正具备竞争壁垒的公司。

现阶段,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龙头公司,真正意义上的toC端应用还没大范围落地,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核心公司的定价目前还比较难评估边际。

六:

央国企长期仍具备较大价值回归动能

中国基金报:中特估是今年较受关注的领域,你如何看中特估的投资价值?是长期机遇么?

王贵重:随着外部压力的边际缓和、国内经济持续恢复以及产业政策的落地,市场结构性机会有望逐渐增加,数字科技和中特估全年主线不变,对于中特估板块短期内的回落,我们认为,央国企资源优势和内在价值并没有发生改变,随着后续国企改革政策的推动,在业务稳健发展和内部提质增效的双向发力下,央国企上市公司长期仍具备较大的价值回归动能。

同时,随着本轮主题热点的调整后,未来中特估板块中的行情演绎也会有所分化,后续在业绩和提质增效方面持续兑现的优质公司或将更快迎来向上弹性。

赵诣:对于中特估板块,我们看到的投资机会更多是基于国企治理结构改善,带来经营质量的提升和分红率的提高,由于这类公司增速比较平稳,更多为赚股息率的钱,也是我们会关注的投资机会之一。

当市场的关注度聚焦在中特估和AI这两大板块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其他行业优秀公司的股票投资性价比愈发凸显,我们相信均值回归的客观规律,将始终坚持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进行长期投资,即获取优秀企业成长的收益,陪伴有价值的公司成长,陪伴成长中的公司创造价值。

文仲阳:中特估是今年特别重要的一个方向,也是未来长期的机遇。有三点原因:首先,经济修复的转型期,低估值并且有稳定分红的红利型资产是好资产。

其次,由于国企考核指标的改变,导致资产负债表的修复、ROE的改善、分红率的提升,都将带来投资价值的提升。

最后,国有企业对内起到了打通产业链稳定大局的作用,对外也是我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扩张的领先企业,有长期的增长空间。

崔宸龙:作为今年备受关注的主题,我们看好中特估板块中长期的投资价值。一方面,很多央企国企本身就是各自领域内的龙头企业,其内在投资价值大概率不错。另一方面,随着国企的改革动作,我们相信大部分中特估板块公司的经营质量还有不断提升的空间,对应其内在价值的持续增长。

考虑到中特估作为一个主题,其中覆盖的公司数量较多,因此中特估也会和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看好国内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叠加国企红利的不断释放,中特估是我们股票市场长期走牛的基石。

陈颖:如果央企有资产注入或者资产重组,或者提高资产质量,管理层的积极性能够释放出来,这种中特估是有意义的。而不是像之前因为建筑或者是银行的估值太低,单纯地去拔高估值,这种我认为是没有太强的逻辑性。所以我们还是按照自己对行业和这种共识理解的逻辑来去做这些事情。

七:

下半年关注消费、TMT、新能源、军工等板块

中国基金报:下半年哪些板块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王贵重:科技是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过程,需要满足人类的三大本质需求(信息、能源和生命)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围绕这三大需求去做投资,长期看好五大方向:数字化、半导体、碳中和、互联网平台、创新药。

具体到今年,相比边际变化和产业阶段来看,更加看好数字化。数字化的本质是利用技术的手段,提升组织信息计算、存储、传播的效率,云计算、人工智能、信创等都属于数字化,都是提效率的一部分。提效率是长期逻辑,人工智能本质也是提效率,帮助我们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数字化在今年会呈现信息化、云化、国产化、智能化,四化合一的趋势。

赵诣:我们将继续关注四大方向:一是技术进步带来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应用;二是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定调下的国产替代、补短板的方向,尤其是以航空发动机、半导体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三是稳健增长、高股息率的企业;四是后疫情时代复苏的大消费行业。

文仲阳:TMT的科技板块,中特估都是值得长期值得关注的机会。此外顺周期、新能源等行业也会有估值修复和个股投资的机会。

崔宸龙:包括TMT、新能源,军工等成长板块,以及随着经济逐步复苏的复苏链的投资机会。

陈颖:下半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板块仍有很多未被挖掘的细分行业和个股。我们将更多地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角度,去挖掘阿尔法的机会。关注的板块主要包括计算机、传媒和电子等。

邓心怡:看好下半年的三条主线:

一是消费板块的复苏,随着国内温和复苏的趋势得到经济数据确认,居民部门的消费倾向回升,过程和幅度可能超出当前市场预期;

二是围绕人工智能和安全的科技主线,科技变革有望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国内经济结构性提升,包括以信创和数据要素为代表的软科技安全、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硬科技安全和能源安全,以及全球共振中人工智能领域的涌现式迭代创新;

三是具备盈利提升能力的、低估值、高股息资产的价值重估,主要是围绕国企改革的中特估主题。

八:

经济修复力度、流动性情况、人民币走势等

成为影响A股重要因素

中国基金报:下半年影响A股市场的因素有哪些?哪些风险因素需要关注?

王贵重:下半年A股公司盈利修复或仍将延续,当前指数表现所隐含的估值水平已经计入较多偏谨慎预期,在海外经济缓衰退、中国经济温和复苏的基准判断下,维持对2023年A股市场中性偏积极看法,指数相比当前位置仍具备一定上行空间,中期市场机会大于风险。

随着政策预期改善、库存周期筑底预期、商品价格企稳、人民币汇率企稳、全球市场回暖等积极信号陆续出现,A股已经具备战略反击条件。不过,政策不会缺席但也难以符合市场的激进预期,因此存量市场特征难以改观,市场分歧仍然较大,博弈依旧激烈。目前市场正临近下半年波动区间的谷底,持仓出清并不彻底,波动依然较大。

赵诣:影响后续拐点的因素包括:第一,经济面触底(汇率变稳、资金面变好),更能看清具备成长性的好公司;第二,外围环境向好,会对情绪有所修复,在制造业扩产能过程中,能改善需求;第三,市场生态相对改善。

文仲阳:从我们内部看,国内经济的修复情况、流动性、政策的导向、包括人民币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从外部看,海外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带来的出口结构性的变化、美联储加息缩表的情况、和政策导向是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内外因素都继续好转,将会带来不错的机会,如果内外因素有风险,则要小心。

崔宸龙:国际关系以及海外经济的衰退可能会继续带来市场的震荡,但是我们认为这些都是短期的波动,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位置,不必过分放大这类担忧。我们坚定看好国内长期的经济发展潜力,以及中国股市的长牛慢牛。

陈颖:下半年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包括流动性(国内外)和地缘政治。风险点主要关注:美联储利率政策会不会过于鹰派,以及前期市场预期乐观的AI算力板块的基本面表现等。

九:

对于港股后市谨慎乐观

重点关注盈利预期改善的相关标的

中国基金报:被称为“估值洼地”的港股市场5月底以来探底回升,港股反攻时刻到了吗?对港股后市怎么看?

王贵重:我们依然旗帜鲜明的看好港股的机会,特别是软件和互联网领域的机会。从技术面来说短期内港股仍然有向上潜力,而近期港股的资金面情况也能够成为港股短期向上的支撑。不过由于市场环境整体仍偏紧,中长期投资来说能源、电讯、原材料这类偏向防守的板块仍然更加合适。此后美国利率将持续处于高位,虽然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不能完全排除今年年内美联储降息的可能,但这种高利率带来的不确定性仍将持续影响投资者对于风险事件的敏感度,增加今后市场的波动性。投资者在进行部分高风险板块投资时仍建议谨慎。

文仲阳:港股的估值一直偏低,但好处是弹性也比较大,因为港股的影响因素既在中国,也在美国。国内决定了港股的盈利,而美国决定了港股的分母端。5月份港股探低回升代表了对国内悲观经济预期的修复和分母端预期的改善。展望下半年,如果我们的经济开始逐步恢复,同时分母端也在持续改善,那么港股将有不错的机会。

崔宸龙:港股市场近两年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受到了较为明显的冲击,目前的估值水平处于底部区域。伴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美债收益率处于较高位置区间,我们预计港股已经处于中长期的底部,虽然上涨的节奏依然较难判断,但是从很多港股上市公司内在的投资价值判断,以及国内经济长期发展的前景,我们比较看好港股市场长期走牛。

耿嘉洲:港股受国内经济复苏和海外流动性双重影响,前期受美联储加息和海外衰退预期下的避险情绪影响,波动相对更大一些,但有不少优质公司估值进入历史低位,投资价值突显。

我们认为海外预期仍存在不确定性,短期仍可能带来较大波动;但国内经济恢复将逐步成为主要动能,因此我们对于港股后市谨慎乐观,重点关注盈利预期改善的相关标的。

陈颖:当前港股市场绝对估值、相对估值(相对A股折价)再次回到历史低位。港股更大的机会可能是在下半年。

历史上看,港股表现较优时,往往需要基本面、资金面、估值等多重积极因素叠加。国内经济复苏和对海外流动性宽松的敏感性是港股弹性的主要来源。

从基本面看,A股和港股盈利的回升基本同步,与国内经济的复苏密切相关。市场对复苏的预期可能过度悲观,下半年稳内需、扩就业的政策有望逐步落地。另外预计随着美联储结束加息,以及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问题或将逐步得到解决,对海外资金风险偏好的压制或减弱。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