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斌

“最近气温低,植物生长慢,等天气暖和了一下子就蹿上来了。”2月21日一早,南充市南部县黄金镇姚家庙村下着蒙蒙细雨,农技专家跟着当地种植大户谢海涛来到田间,讲解紫云英等绿肥种植技术。


【资料图】

绿肥是指利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或部分绿色体,直接或间接翻压到土地中作肥料,是一种有机肥。紫云英是绿肥的一种。

农业技术人员查看紫云英长势。 龚雪/摄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正值春耕备耕,为增强土壤肥力,南部县利用稻田收割后至水稻播种前的“空档期”,在稻田里种植紫云英等绿肥植物,让春耕备耕高效又环保。

试种:农田深耕后需要增肥,试种紫云英破解难题

记者眼前,这片田的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情境:一边,是去年秋收后的水稻秸秆腐烂发黑;另一边,一丛丛青绿葱茏的紫云英茁壮生长。

指着这片绿色植物,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土壤与肥料站站长李仕培向记者科普:紫云英是豆科植物,是南方稻田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其根瘤菌是小型氮肥“加工厂”,植物深耕后还可作为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中磷素生物有效性。“即便在少施氮肥的情况下,它依然能产生明显增产效果。”

2019年,谢海涛将流转的1000多亩土地全部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调型深耕后,土壤增肥迫在眉睫。

“单单使用化肥不环保,土壤容易板结。”谢海涛的想法是,一定要施有机肥、绿肥。这也是当地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后,业主们普遍反映的问题。

“试一下紫云英,我们提供种子。”2021年,在充分收集业主意见并综合研究后,南部县农技推广人员主动上门提供帮助,在黄金镇姚家庙村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定期监测土壤质量,为业主科学施肥提供指导。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当年10月,谢海涛先试种了70亩紫云英。监测发现试种情况较好,后来他又扩植了220亩。这几天,他还向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漆燕“讨要”紫云英种子,预留明年播种。

“直接将种子撒到田里或者利用无人机播种。”李仕培说,紫云英第二年3月开花,花期1个月,4月中下旬刚好到稻田插秧季深耕还田,高效环保。如果种植面积大,开花时还可以综合打造观赏景观。

推广:全市绿肥种植面积达40万亩,建成“三新”技术示范区21万亩

“还能不能在其它旱田里种植?”田坎上,谢海涛问。

“科学用肥要坚持一地一策,综合研判。”漆燕答。

当前,除了紫云英,南充市还在田地间推广种植山黧豆、光叶紫花苕、箭苦豌豆等绿肥植物,全市绿肥种植面积达40万亩,有效促进了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

南部县还充分利用冬闲田和果茶园、粮油作物行间,间种或套种绿肥作物,引导种植户采用“自然生草+绿肥”技术模式,提升土壤地力。

在谢海涛的这片田埂旁,立着一块“南部县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区”蓝色标识牌。2022年10月,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单位,联合南部县人民政府在黄金镇打造示范区1000亩,并指派专家团队现场指导,谢海涛的这片田也被纳入示范区。

“三新”是指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有机配套。漆燕解释,针对小麦、玉米、水稻、油菜等不同作物怎么施、施何种肥,农技专家会根据土壤监测后给出不同对策。“以这片田为例,不仅要施绿肥,还要加入缓释配方肥和叶面喷施有机水溶肥,施肥时要推广机械侧深施肥新技术。”

“我们在全县布设了14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和137个固定调查点,通过监测数据汇总分析研判,提出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分作物制定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南部县农业农村局土壤与肥料站负责人说,全县派出30余名技术人员,组成12个技术服务队到专合社、乡镇、重点村开展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培训。

以示范推广绿肥种植为主要措施之一,南充市在9个县(市、区)建成83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和21万亩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现代农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