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刘健的麦田里,小麦正抽穗扬花。 阚莹莹 摄
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
3月21日,广汉市“天府粮仓”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里,小麦已经抽穗扬花。示范区里的钰意家庭农场,随着一架无人植保机降落,“90后”农场负责人刘健种植的600亩小麦完成了今年最后一次喷药。“一个人用一架无人植保机,600亩麦子一天半时间就喷完了。”
“现在种600亩小麦,比以前种200亩轻松很多。”刘健说,这是他9年粮食种植经历里最深的感受。
刘健感受到的变化,正是广汉市集中连片推广绿色高产高质高效技术模式的缩影。
近年来,广汉市在“天府粮仓”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全面推行水旱轮作、稻麦两熟种植制度,以“吨半粮”建设为目标,推广川麦104等优良品种和免耕带旋播种、“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2022年,示范区小麦百亩规模平均亩产突破600公斤,创造西南麦区新纪录;水稻百亩规模平均亩产超过800公斤。
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随之而来的,是明显的节本增效。2022年示范区小麦每亩节约成本124元、增收118元,亩增收242元。
刘健在田边查看小麦长势。燕巧 摄
节约成本,关键是人工成本和种植成本。
在刘健的农场里,面积不大的农机停放库,停放着拖拉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育秧流水线。小麦水稻全生长期能用上的机械,在这里都能找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刘健说,现在就靠着家里四个劳动力,忙时再聘请两个临时工,就能把整个农场运转起来,“人工成本减少了很多。”
与此同时,正在示范区内推广的免耕带旋播种技术,能在免耕、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的复杂条件下,一次性作业完成播种、施肥、喷施除草剂等多道工序,节肥、节种效果显著。
增收,重点增加在粮食产量。
以小麦为例,示范区里推广的川麦104,具有高产、抗病、抗倒、抗低温等综合优势,在广汉市的推广面积已占全市小麦面积的70%。
长期在广汉市进行小麦种植技术指导的省农科院专家汤永禄介绍,依靠新技术和新品种,广汉市小麦平均亩产可以达到390公斤左右,这个水平已经连续5年位列全省第一。大户可以达500—600公斤水平,每亩净利润400—500元。
值得注意的是,示范区里,新技术、新机械正在“自主”更迭。
前几年,为了让免耕带旋播种机更适应自家田块“更湿更粘”的情况,刘健对机器进行了一番改造,“改造后的机器前进时带起的黏土更少,播种效率更高。”2020年,刘健还购入了德阳市第一台配备北斗导航系统的插秧机,“一个人控制机器就能插秧。”
刘健说,现在周围和他相同年龄的种粮大户慢慢变多,大家对新技术新机械的接受度更高,时常一起讨论种植经验。“越来越觉得,种粮,是一件很有希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