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大量应用,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随着产业加快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新能源设备将面临的批量退役问题,引起国家部门注意。

8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构建覆盖绿色设计、规范回收、高值利用、无害处置等环节的风电和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体系,补齐风电、光伏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最后一环。

《指导意见》提出目标,到2025年,集中式风电场、光伏发电站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基本建立,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相关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相关资料图)

到2030年,风电、光伏设备全流程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基本成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更加健全,资源循环利用能力与退役规模有效匹配,标准规范更加完善,风电、光伏产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区。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风电、光伏累计装机约8.6亿千瓦,约占国内电力总装机的32%。

中国的风电、光伏行业起步于1980年代,大力发展始于2005年左右。一般而言,一台正常风机的实际寿命在20年以上,单块光伏板的使用寿命约为25-30年。

今年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发布《2022中国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预计,到“十四五”末,中国将迎来第一批大规模退役风电机组,届时运行时长超过20年的老旧风电场规模将超过120万千瓦。

预计到“十五五”末期,年退役风机规模将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2030-2040年间,累计退役风机规模将达到2.5亿千瓦。

对于光伏组件,《报告》预计,自2030年起,光伏组件将进入报废密集期。截至2030年累计待回收容量达1780万千瓦;2035年起待回收总量将呈爆发式增长,预计2040年达到2.52亿千瓦。

《报告》数据显示,到2030年,通过光伏组件回收技术可获取的原材料累计价值约70亿元;到2040年,累计可回收价值高达近1000亿元。

退役后,光伏电站可回收的材料包括玻璃、铝材、塑料、硅、银等贵金属等;风电机组设备包括机舱、塔筒、叶片等,其中包括的铜、钢、水泥、碳纤维等材料,均可回收。

目前,中国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市场仍处于初期阶段。为应对即将出现的退役潮,《指导意见》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包括大力推进绿色设计、建立健全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完善设备回收体系、强化资源再生利用能力、稳妥推进设备再制造、规范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

在推进绿色设计方面,政策要求引导生产制造企业以轻量化、易拆解、易运输、易回收为目标,在产品设计生产阶段进行绿色设计,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在保障产品质量性能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优先选用再生材料。

对于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指导意见》表示,将督促指导集中式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依法承担退役新能源设备(含零部件,下同)处理责任,不得擅自以填埋、丢弃等方式非法处置退役设备,不得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中投放工业固体废弃物。

在完善设备回收体系方面,《指导意见》称,支持光伏设备制造企业通过自主回收、联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模式,建立分布式光伏回收体系;鼓励风电、光伏设备制造企业主动提供回收服务;支持第三方专业回收企业开展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业务。

政策还支持发展退役新能源设备拆除、运输、回收、拆解、利用“一站式”服务模式,引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规范有序回收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等。

《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四项强化保障措施,要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将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技术研发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现有资金渠道,加强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项目的支持。

此外,要求健全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风电和光伏设备绿色设计、综合利用等标准规范;培育重点地区和企业,指导支持部分重点区域建设退役新能源设备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区;支持中央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率先加强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等。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