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一款成功的产品?是只要能做到物超所值,性能体验超越用户预期?还是应该引入更宏大的维度,考量它对于消费者、品牌和行业的影响和价值?EPZ最近推出的Q5这款耳机,就让我陷入到了这个迷思。单纯从产品本身来说,它确实做到了令人咋舌的“便宜大碗”,但充满争议的外观设计,又让人不免叹息。因此这篇文章我想抛开成见,用尽可能公正的视角来好好评价一下这款产品。
(资料图)
外观方面我就不做过多的评价了,原因大家应该都理解。虽然和Meze Advar在腔体材质上一个是金属一个是树脂,但是在设计语言上二者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一模一样。EPZ官方宣称这个设计五年前就有了,姑且相信确有其事,但即便如此,如果自己的设计和圈子内已经人尽皆知、且有差异化设计的产品高度相似,也应该尽可能的做一些改动吧?这个外观设计是出于什么原因被通过的,我实在是不能理解。
我的老粉应该都知道,这不是我第一次写EPZ的产品了,早在三年多前我就撰文介绍过这家品牌。实际上EPZ是一家生产能力非常强的厂商,代工了很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耳机产品,是“行业内唯一一家能实现打印机、树脂材料、制造为一体的声学公司”。说这些不是想为EPZ洗,恰恰相反,我觉得作为这样一家拥有着超强硬实力,踏踏实实做产品的品牌,更应该努力去做一个长期品牌,反而是不需要这种热度的。这样的设计确实是会吸引眼球,会引发话题度,但也许收获的只会是嘲笑,长远来看对整个品牌是会有伤害的。因此这是我写的众多评测中,少数会提出明确批评的外观设计。
那么抛开设计上的“雷同”,EPZ Q5的声音表现究竟如何,是否对得起它299(老用户福利价269)的售价呢?
在给出结论之前,首先让我们从技术角度来了解一下Q5。Q5身上最值得一提的技术就是EPZ自研的双腔体陶瓷碳纳米振膜单元了。我们知道压电陶瓷在高频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带来细腻且特殊的音色。但EPZ使用的并不是一颗独立的压电陶瓷单元,而是在动圈的架构上加了一层陶瓷压电片,并通过注塑支架、U杯、磁铁、华司等部件组成双腔体。而一体成型的注塑工艺又实现了更强的一致性,尽可能减少装配的误差,从而实现了更好的音质表现。实际体验下来,这颗双腔体陶瓷碳纳米振膜单元确实有着比较独特的音色,除了具备动圈单元常见的自然醇厚之外,在高频方面也有不错的素质表现。
除了单元上的创新,Q5另一个宣传点是全3D打印的壳体,虽然这一点会被Q5那争议性的外观所掩盖,但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拿来说一说的,Q5的实际上手体验很是不错,边缘光滑圆润,做工在同价位来看还是相当拿得出手的,腔体重量很轻,内腔做得相当贴合耳道,佩戴体验也非常舒适。
在我看来,Q5是应当归类到三频比较均衡的行列中的,只是在第一耳朵的时候会被稍有毛刺的高频所迷惑,从而给人一种声音倾向于两端的感受。不过不需要担心,在经过大概50小时的煲机后,高频的能量会逐渐变得平顺起来,此时的Q5,会将高频的能量收束起来,初开声的毛躁感会被逐渐抚平并且转化为一种较为通透清丽的声音。此时的Q5在女声和轻音乐中的表现是比较宜人的,在线条感和耐听这两点上取到了一个比较平衡的点。至于高频器乐的表现,对于这个价位的耳机我本没有什么期待,但是Q5凭借着压电陶瓷的独特音色,在器乐上依旧给出一定的清晰明亮的表现,在较为舒缓的器乐曲中也能表现出该价位还不错的泛音表现。总而言之,Q5这个声音能够让我感觉到EPZ在声音上的努力。
低频方面,Q5明显是属于那种不以量度取胜的声音,氛围感不错,能够比较好地将流行曲目中的味道表现出来。下潜深度虽不算深,但好在回弹速度结实有力,因此在具体听感仍旧有着足够的力量感,在处理一些比较需要低频表现的曲目上有着相当自然舒展的表现。尤其是一些港台金曲之中,Q5那种凝练的低频素质确实不像是一个299元售价的动圈所该具备的,特别是在一些低频速度感较为强烈的歌曲中,这种感受尤为强烈,Q5能够将那种接连不断的鼓声表现的较为尽兴,起落涨幅都有值得肯定的点。
Q5的中频和它的高频一样,会随着煲机的时间的提升而变得越来越优秀,这其实也是高刚性振膜的特性之一。初开声的Q5,在流行人声方面会显得有些含蓄,更倾向于中性还原,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干的。而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后,Q5会逐渐变得舒展起来,在宽松度有着比较大的进步,如果此时的Q5能再用上一些中频染色比较出色的前端来做搭配,那么即使面对绵延浑厚讲究味道的港台金曲,也能凭借着高素质的振膜给出一个禁得起琢磨的人声表现,在味道和素质上取到了一个还不错的答案。只是人声的距离不会显得特别近,中频密度也显得不是很强,同时口型和结项也会显得比较小罢了。但其实这样的表现也有好处,那就是在器乐曲中的表现会相对正确一些,而经过实际体验也确实如此,Q5在一些小型器乐中表现的不错,表现出比较难得的器乐表现。这样中正不刻意取巧的声音,在低价位耳机中出现是比较令我比较意外的。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到这样一种感情:我对于EPZ Q5的外观是很不理解的。尤其是在深度体验之后,这种不理解的感觉非但没随着它还不错的声音而消弭,反而是愈发的强烈了起来。对于一个在技术方面有着如此深厚功力的厂家,在工艺统合上更是有着自己的底蕴,为何不能在外观上走出自己的道路呢?我只能将这种疑问归结到代工厂思维,这样一想,所有的不理解似乎就都迎刃而解了。
但我并不觉得这种思路是正确的,就像文章开头所提及的那样,作为一个在业内有着成熟设计和生产实力的厂家,我更希望EPZ能够成为一个有着长期眼光的长期品牌,毕竟像Q5这样有着不错竞争力的产品,我并不希望它单纯因外观而受世人冷眼。而对于这个价位的目标用户而言,如果你不介意Q5的外观“撞车”,这款299的小塞子还是相当值得一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