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门养老院,来自香港的欧老伯每天都在院里跑上几圈。选择在内地养老,让他有了更舒适的环境和更多元的课程,极大丰富了老年生活。
在港大深圳医院,孕妇杨女士无需出境即可完成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成为“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后首位受益患者。
共享互惠发展,共谋民生幸福。以增进群众福祉为“落脚点”,近年来,粤港澳三地积极拓展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合作,加快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推开、畅通港澳居民子女入学渠道、大力发展中高层次医养服务机构……随着一项项“身边事”落细落实,大湾区三地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南方日报记者尚黎阳李秀婷钱明雅姚昱旸
统筹:吴哲骆骁骅
共建卫生高地▶▶
88个卫健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击香港,来自广东25家三甲医院的391名内地援港医疗队员分3批次奔赴香港支援救治。
此次援港,内地医护获得了整建制在港工作的身份准入、行医许可和风险豁免,突破了内地医护无法在港执业的原有规定,成为粤港医疗卫生应急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3年多来,粤港澳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开放合作,努力寻求三地最大公约数,探索规则有效衔接,推进医疗资源优势互补,带动湾区卫生健康水平整体提升。
粤港澳三方分别在惠州和深圳成功举办两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签订了《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框架协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共识》,促成了三地88个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大湾区行医办医更加便利。2013年,由香港眼科医生林顺潮创办的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成为内地首家境外资金投资的独资医院。
“港澳药械通”政策允许在大湾区内地9市开业的指定医疗机构,可以使用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2021年1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为该政策首个试点。当年8月,“港澳药械通”内地指定医疗机构扩展到5家。至2022年6月,共批准18种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和11种进口医疗器械,惠及患者953人次。
今年2月,广东还发布了第二批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目录。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粤港澳就建立了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制度和畅顺的粤港澳传染病通报机制,推动传染病医学人才流动、资源共享、科研技术攻关等方面合作,定期不定期交换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疫情发生后,三地防治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完善。目前,粤澳已经实现豁免人群健康码转码互认。广东已认可香港指定的35家私营机构出具的核酸检测报告,香港已全面认可我省具备检测资质机构出具的核酸检测报告。
粤港澳三地中医药发展合作更加紧密。2020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出炉,提出将打造中医医疗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和国际化高地。
多项中医药合作务实之策接连推出。如今,粤港澳三地卫生行政部门已共同举办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签订41项中医药合作项目。大湾区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招聘港澳中医师试点工作启动,7家试点中医医疗机构首批招录12名港澳注册中医师。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建立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公共服务平台及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由广东支持的香港首家中医医院也已动工兴建。
加快教育融合▶▶
多所港澳高校来粤合作办学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获批设立,今年9月将迎来首批新生。“我们有信心,将学校建设成为内地与香港教育融合发展的典范。”该校校长倪明选说。
这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第三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自2010年起,广东承担内地唯一涉港澳的国家级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内地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项目,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近年来广东加快推动世界高水平大学特别是港澳高校来粤合作办学。
其中,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创了内地与香港高校合作创办大学的范例;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也相继落子。
通过推动中外(境外)合作办学,广东加速高水平、开放型、国际化高等教育资源聚集,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格局呈现全新面貌。截至今年2月,广东拥有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机构15个,本科层次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8个。
合作办学的步伐还在不断加快。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都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一批港澳优质高校加快推进来粤办学。其中,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近日已获批筹备设立。根据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将新建3-5所粤港澳合作办学机构,新设3-5所不具法人性质的合作办学机构和联合研究院。
不仅是高教资源融合提速,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广东扎实推进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等工作,进一步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湾区教育全方位融合。
2019年,广州先行先试,首次有6所学校开设8个港澳子弟班,92名来自港澳台学生饮了“头啖汤”。此后,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陆续设立,粤港、粤澳缔结姊妹学校数量也大幅增加,港澳居民子女入学渠道越来越畅通。
探路“跨境养老”▶▶
便利养老政策密集出台
“移居横琴一年多了,由于患眼疾无法使用智能手机,每次返澳,工作人员都会贴心地为我准备好通关凭证。”在澳门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年逾八十的澳门居民吴老先生每天都会体验声乐、书法等多种课程,还成了粤语班的助教。
如今,“跨境养老”在粤港澳大湾区已不再是新鲜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港澳投资者在珠三角九市兴办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随着三地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大湾区内地城市逐渐成为许多港澳老人养老的首选之地。
近年来,一系列支持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的政策平稳有序落地:随着“湾区社保通”政策的落地,港澳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申请办理社保业务。截至2021年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达27.92万人次。粤澳合力推出24小时通关,为常住横琴澳门居民开展医保试点,建设集养老、医疗等于一体的“澳门新街坊”工程等政策,有力推动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顺畅衔接。
更多推动便利养老的实招硬招正在酝酿出台,在答复省政协委员关于加快推进大湾区跨境养老提案时,省卫健委、省医保局、省港澳办等部门透露,将出台《广东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加强粤港澳在养老服务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标准联盟。
在大湾区内地各市,减负松绑的政策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江门出台相关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中高层次医养服务机构,明确港澳台等资本在当地举办养老机构享受与内地资本同等扶持优惠政策,更好对接大湾区老年人医养服务需求;在广州,当地鼓励境外投资者兴办民办营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增值税小规模减按1%、六税两费减半征收等政策让我们更有信心做好大湾区养老服务。”正圆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珠澳养老服务的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他们减轻不少办企压力,使之能够聚焦用好资源力量服务来此养老的澳门老年群体。(尚黎阳 李秀婷 钱明雅 姚昱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