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观察 彭莉 四川在线记者 唐子晴 摄影报道
11月8日,米易县草场镇碗厂村生态湿地一片盎然生机。在草场镇,沿草场河顺流而下,串联起6个这样的生态湿地,如同一个个天然“水质净化器”,守护一方碧水。
(资料图)
几公里外的草场镇龙华村,米易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的核心区域,龙华风韵、邛都石寨等水美乡村节点,已建成投用,今年夏天一直有游客慕名前来游玩戏水。
“以米易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为试点,攀枝花正在打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样板工程。”攀枝花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实施水系连通、河道清障、岸坡整治、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多项措施,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探路”。
“生态湿地+阶梯式护岸”,构筑上游生态恢复涵养区
在草场镇碗厂村生态湿地,各类水生植物绿意盎然,有的高1米多。在一年前,这里还是裸露的河道。“别小看这些水生植物,有着大用处。”米易县水利局河湖管理股股长陈琦介绍,上游水流汇入生态湿地后,泥沙等杂物被植物的根系阻挡沉淀下来,而水中的有害物质则被这些植物吸收,实现自然净化,最终起到涵养水源的目的。
草场河上,有着米易县重要水源地——晃桥水库,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和城镇供水;河流由西向东流淌,最后注入安宁河。近年来,因农田灌溉需求增大,周边生活用水取水量增多,草场河河道出现生态流量不足的情况;加上草场河流域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过去种植方式粗放,也让河道出现了水源涵养能力差、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
米易晃桥水库。
为构筑上游生态恢复涵养区,米易县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沿草场河两岸布局的6个生态湿地就是举措之一,其中5个均位于晃桥水库上游。
沿全长23公里的草场河一路追寻,10多公里长的生态河堤映入眼帘,依河道走势而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层层分明的生态型阶梯式护岸。
此外,生态河堤也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一个“秘密武器”。沿全长23公里的草场河一路行去,10多公里长的生态河堤映入眼帘,依河道走势而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层层分明的生态型阶梯式护岸。
草场河岸的生态型阶梯式护岸。
与传统河堤不同,生态型阶梯式护岸根据不同河道的行洪要求,设置护岸的高度,最矮4层,最高7层,每层高度为50厘米。更为特别的是,生态型阶梯式护岸采用不规则水泥石块,石块自然咬合,形成了凹槽与缝隙,并用鹅卵石进行填充。
“使用这种护岸,既能改善原有硬化河岸,又能恢复河道生态岸线。”陈琦说,这种护岸结构透气性好,有利于水体自然流动,可自动进行水体交换,还有利于泥土、草籽等附着,为水生动植物留出生存空间。
7个水美乡村节点改善水环境,以水为脉建设美丽乡村
白色景观桥横跨碧水上,五彩花朵沿岸绽放,八角凉亭下聚满休闲观光的游客,每逢周末,草场镇龙华村一带的水美乡村节点热闹起来。
这些节点,均位于草场河中下游,属人口密集的农业种植区。“改善水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宜居、建设水美乡村、丰富出行畅游体验。”陈琦说,米易县将水系连通、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全面衔接,在草场河岸边布置绿道体系及配套景观,共打造7个水美乡村节点。
清涧飞虹、邛都石寨、龙华风韵、枇杷园纪……沿着草场河中下游行走,不同风格的水美乡村节点错落有致分布。
其中,龙华村的邛都石寨水美乡村节点因地制宜,在河岸的乱石堆上人工覆土2000平方米,建起一个以石文化为主题的“口袋公园”,不仅减缓水土流失,还进一步保障农村水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邛都石寨水美乡村节点。
今年3月建成的龙华风韵水美乡村节点,则在保障原有河道行洪空间的前提下,沿岸修建了巡河步道、河道保护区,种上花草果木涵养水源,分层护航河道安全。值得一提的是,巡河步道根据河道的宽度设置,如遇上强降雨、洪灾,还可直接“变身”为“第二行洪空间”,筑牢防洪安全网。
龙华风韵水美乡村节点。
龙华风韵水美乡村节点的河道保护区。
据统计,通过实施多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攀枝花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等级实现“双下降”,预计全年完成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38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