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止于至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止于至善”)对外宣布将使用AI机器人管理基金,私募市场或将迎来首位“AI基金经理”。实际上,自今年以来,随着AI概念的持续升温,不少上市公司或投资机构布局AI赛道或开展AI业务。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AI机器人管理基金有利有弊,AI机器人在未来最可能的落地情景,即是与人类协作,成为人类的第二大脑,而并非完全替代。
(相关资料图)
AI机器人或将独立管理基金
6月1日,止于至善对外发布了关于止于至善投资4名研究员一个AI机器人将独立管理5只基金的公告,拟安排公司4位研究员,以及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暂定名为赛博坦),独立管理5只不同的私募基金。其中,止于至善1号将由AI机器人赛博坦独立管理,止于至善投资总经理何理监督。
该消息一出,很快便引起市场热议。止于至善认为,此举有望让每一位研究员直接参与到投资实践中,并正向作用于未来的研究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公司的业绩持续向好发展(非承诺)。同时AI机器人对基金的独立管理,将是我们首次尝试将主观与AI所融合,并以量化的方式,投资全球市场,为迎接AI时代打好基础。
针对此事,何理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实际上,我从去年底开始特别关注通用人工智能,然后就和投研团队一起在关注这方面的投资机会,我在公司主要负责。我们认为人类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之前也做过相关主题的路演。用同样的股票池,包括’基金经理’赛博坦(AI)。事实上研究主观和AI(量化)结合的机构非常非常多,而且AI在量化领域的研发十多年前就有了,我们也不是故意去蹭热点、博眼球。”
除了“AI基金经理”此类话题在资本市场热议外,私募机构止于至善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据私募排排网信息显示,止于至善成立于2016年,目前私募排排网总收录的基金有14只,何理担任其中12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其中,止于至善CTA1号、止于至善价值投资3号五年期、止于至善价值投资2号三年期、止于至善阿尔法1号和止于至善价值投资4号等5只产品自今年以来累计收益超10%。
投资准确率难下定论
AI机器人管理和基金经理管理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看来:“AI对信息、数据的反应更加敏锐,所以AI管理基金至少比A股散户盲目跟风成功率更高。不过,各种投资AI算法切入点各不相同,有些是语言大模型,有些只是解读历史数据。”
“市场消息面并非只有公开消息,实际上还有一些内幕消息。因此AI做投资并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AI并不能很好的做投资决策,在最近的表现中,AI也基本和市场整体收益持平。财富效应必定是投资者趋之若鹜的关键因素,但投资准确率是非常难下定论的。”盘和林继续补充道。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周建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一方面,AI机器人管理基金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对历史存量信息的处理能力将远强于人类,这种处理能力是基于AI大模型的加持,其不仅效率高,而且能处理的过程也会相对客观。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晰的认识到AI机器人自身仍存在一些劣势。AI大模型目前打造出的决策链是一个黑盒,我们尚不清楚其决策的过程,所以这就会对决策结论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6月2日,止于至善再次发布了关于将赛博坦(AI)直接应用于所有在管基金的公告。何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团队使用的达成共识的投研体系已经是被AI重塑过的了。我们在使用AI上,是从研究逻辑、研究方向、研究方式、跟进方式、上市公司的评价、具体的交易策略和风控等等全部都做了重塑。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它叫赛博坦,是因为我们之前的交易体系叫赛博交易体系,然后我们希望它稳定、安全和具有竞争力。”
多家公司机构“试水”AI
自今年以来,“AI”概念持续升温,随之而来,不少公司和投资机构纷纷“试水”,或布局AI赛道、或开展AI业务。比如,今年5月31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期间宣布,百度将设立10亿元人民币的百度文心投资基金,同时启动"文心杯"创业大赛,最高奖项为价值1000万元早期投资。
更早之前,嘉实基金旗下的产品嘉实文体娱乐对外披露2023年一季报,其中的部分内容便是使用AI撰写。一季报表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AI)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全球带来了无数的机遇和挑战,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发展开创了全新的可能性。而这段文字便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成。
在周建胜看来:“生成式AI作为一项先进的基础技术,我们相信它迟早会走进资产管理行业。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一方面是要紧跟AI产业本身的发展进度,另外一方面也要把握住资管管理行业的根本特点。目前,生成式AI产业仍处于发展早期,短期算力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产业发展的速度,未来随着算力瓶颈的消除,AI大模型会进入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周建胜还认为:“对基金管理行业而言,分析存量信息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我们更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基于存量和增量信息来对未来做出前瞻的预测,而且这种预测要有合理的决策逻辑链条,要能证实或证伪。所以,我们认为AI机器人在未来最可能的落地情景,即是与人类协作,成为人类的第二大脑,而并非完全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