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城东北六十里处有个三和集镇,这里是个“一水浇三县,鸡鸣闻三乡”的地方。走在街上,每隔一段就有做豆腐、千张的老作坊。
别小瞧一张薄千张,那可是三和集镇的招牌。它不仅是当地百姓走亲访友的佳品,也是众多饕餮食客心向往之的名食。
“如果一句话总结三和千张的特点,那就是单页薄如纸,色泽微淡黄,质细如豆腐,咀嚼筋而香。”三和千张技艺传承人於学松说。
(资料图)
於学松师傅现场边制作边介绍三和千张的制作工艺。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於学松的手工作坊不远处,就是定远的母亲河——池河。涓涓细流见证着小镇变化,但他们家手工制作千张几十年不变。
在作坊里,於学松师傅现场边制作边介绍,三和千张是以当地优质小黄豆为主要原料,添加卤水制作而成。整个过程20多道工序,主要包括:选豆、洗泡、磨浆、滤浆、煮浆(膏)、点浆、定型、脱水等。最后制成的千张,润滑、透明,表面平整,软而不碎且边要整齐。
作坊里,於学松的父亲正在用最传统方式制作千张。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流程看似简单,但是贵在坚持。制作千张是个每天重复流程的“精细活”,每天凌晨三点就要起床烧火,将头一天泡发好的黄豆,磨制成豆浆,然后将豆浆煮开,接着勾上卤形成豆腐脑,搅拌以后放在一个大的缸里备用。然后将特制的木框安放好,里面先铺一层薄棉布为底,倒入几勺豆腐脑,再盖上一层薄棉布,一层一层周而复始。
整个过程20多道工序,主要包括:选豆、洗泡、磨浆、点浆、定型、脱水等。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接下来就是制作千张最重要的环节了,压制挤出水分,於学松用特制的压榨工具不断进行挤压,等水分沥沥渗出,去掉木框,再压制一遍。
二次压榨完成,就进入了最后一道操作,於学松的父亲将棉布一层一层地揭开,一纸纸薄如纸的千张呈现在眼前,薄如纸张,把它举起来迎着阳光看,如同金色的丝绸那样匀实耀目。
天气晴朗,於学松正在楼顶晾晒千张以便保存。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虽然辛苦,但是这纯手工做的千张却很受欢迎,不愁销路。夏天保存天数少些,生产量相对少些;入秋后,销量就逐渐上升,平均一天要做50斤千张。尤其是春节前后,从早忙到晚,一天不管制作多少都被抢购一空。
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难达到最高的水平。千张好吃,离不开老手艺人的一代代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技艺传承。以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对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技艺进行保留和传承,也是於学松一家多年来不变的坚守。
百年的千张制作技艺,就是在这样一种朴素的心态下传承下来,让人们在今天依然能品尝到这舌尖上的美味,洗尽铅华,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