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大家都选择在网络上汲取相关知识内容,比如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的答案,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小编也是翻阅整理了相应内容,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的答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张拍摄于1937年10月的老照片,地点是在湖北武汉。在部署上海之前,十二位投笔从戎、志愿参军的学生。在奔赴抗日前线的最后时刻,他们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他们手握步枪的他们站姿挺拔、气宇轩扬。面对镜头的他们表情刚毅、目光如炬!流露出视死如归的坚定眼神。这样的气场是那些抗战影视剧中抹着发胶、喝着咖啡的男主角是饰演不出来的。

他们就是一群中华大地的热血好男儿。为了保家卫国,明知前面充满凶险,依然勇敢地向前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正是有着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在战场上舍生忘死的抗日先烈,才换来今天的和平生活!致敬!

1、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班超,东汉时期军事家、外交家。

2、投笔从戎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原文如下: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少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田汉完成作词后,将歌词匆匆写在随身带着的一个烟盒的锡箔衬纸上,夹进了电影故事本子中,迅速离开了旅馆。

他前脚刚走,追捕的特务就到了。

1934年冬,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在华北大地上肆意横行。

上海一间简陋的旅馆里,中共党员、剧作家田汉不满当时流行的歌曲大多是一些靡靡之音。

他找到好友、同是共产党员的作曲家聂耳商量:

应该创作一首能鼓舞民众士气的歌曲,激励大家救亡图存。

两人找来了《国际歌》《马赛曲》和《船夫曲》反复吟唱,从中寻求创作的灵感。

词曲写了很多遍,但他们总是不满意。

正当两人苦恼时,刚成立不久的上海电通公司经理找到了田汉,要他创作一部电影本子,题材不限。

田汉正在构思一部关于抗日题材的剧本,这个邀请适得其时。

之后,田汉创作完成了《凤凰的再生》,后来该故事被夏衍改编成剧本拍成电影,并改名为《风云儿女》。

故事描写的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

在创作中,田汉为剧中的主人公写下一段之后闻名世界的歌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当时,田汉正因“抗日反政府”罪名遭到国民党特务的追捕。

他完成作词后,将歌词匆匆写在随身带着的一个烟盒的锡箔衬纸上,夹进了电影故事本子中,迅速离开了旅馆。

他前脚刚走,追捕的特务就到了。

后来田汉还是被捕入狱,好在电影本子和歌词经过中共秘密组织之手转到了夏衍手里。

不久聂耳也成为国民党特务追捕的目标。

党组织考虑到他的安全,决定让他先去日本,然后转道去苏联和欧洲学习考察。

动身之前,他得知田汉创作了抗日电影故事和歌词,马上想起他和田汉的约定,便找到夏衍主动要求作曲。

聂耳用两夜时间谱完了乐谱的初稿,并将这首歌改名为《进行曲》,后又改名《义勇军进行曲》。

随后,他与《风云儿女》的主创人员一起对歌词做了部分修改。

抵达日本后,亲耳听到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叫嚣,想到正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祖国和同胞,聂耳义愤填膺,将悲愤之情融入作曲之中,完成了定稿。

1935年7月,《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

当影片在开始和结束两次响起《义勇军进行曲》时,全场爆发出了阵阵抗日怒吼。

《义勇军进行曲》从上海开始唱响,进而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的前进。

红色浪漫的力量,超越民族和国界。

《义勇军进行曲》随着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传遍了全世界。

二战期间,美、英、法、印度及东南亚各国的广播电台也经常播放这首歌。

1940年,美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听了这首歌后大为感动。

他在纽约的一次演唱会上演唱,还特地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请宋庆龄撰写序言。

二战结束之际,《义勇军进行曲》名列盟军凯旋的曲目中。

美国将它与《美丽的美利坚》《马赛曲》等一同定为同盟国胜利之日预定的音乐广播歌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