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光明日报记者 刘坤

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东航的全球首架机开启首班验证飞行,AG600水陆两栖飞机完成陆上、水上和海上首飞,“深海1号”和500米级水下生产系统投产采气……大国制造,令人瞩目。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0.7%、13.5%。

我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制造业规模占全球30%,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枢纽。同时,也应看到,受逆全球化、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遇到很大挑战。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集成创新与基础提升并重,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加快重大技术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瞄准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制造及产业链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产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工业软件、5G、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中的集成应用。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化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表示,2023年,我国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攻难关、稳增长、促转型、强基础”上下功夫,进一步发挥高技术产业在引领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规模化应用创新成果,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打通痛点堵点卡点,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专家点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江:

产业政策实施手段将兼顾普惠性产业政策和精准性产业政策,这是落实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重大部署的重要手段。

我国产业体系健全完善,传统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规模庞大、链条完整、配套健全,产业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夯实发展基础。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约束下,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持续提升改造传统产业,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普惠性产业政策工具不是“撒胡椒面”“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概念,要按照绿色、创新、动态比较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等标准,来甄别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方向,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府采购、鼓励开放等政策工具,确保符合标准的产业都能得到普惠性的政策倾斜。哪怕是一个汽车轮毂、一双袜子,只要能够把产品的标准、附加价值、价格做到具有全球竞争力,那么这样的传统优势产业也应该是地方产业政策的重点倾斜方向。

精准的产业政策工具就是要瞄准当前最掣肘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薄弱环节,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调动科技、产业、金融各方力量,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这一点,也是当前国际形势下确保产业安全的必要选择。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5日 15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