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总有小伙伴问小编有人说端午节只能说安康,却不能说快乐,为什么?是什么,小编为此在网上搜寻了一些有关于有人说端午节只能说安康,却不能说快乐,为什么?的知识送给大家,希望能解答各位小伙伴的疑惑。


(资料图片)

这几年,网络上流行一个说法,说什么只能说“端午安康”,不能说“端午快乐”。这是一种装逼的表现,假装自己很有文化。

将“端午安康”列为端午节的祝福语,倒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端午是一个毒日,历史上形成的端午节习俗,也是多出于辟邪、驱瘟的目的,比如端午之日,家家户户要在门楣悬挂葵花、薄叶、艾草等物,诸宫观这一日也“以经筒、符袋、灵符、卷轴、巧粽、夏橘等送馈贵宦之家”,市井上的僧道,亦会送人符篆之类。五月五日午时,人们又有“采艾柳桃蒲,揉水以浴”的习惯,认为取“午时水”沐浴之后,“一年疫气不侵”。大人还会用丝线制成“百索”、用艾叶剪成虎形的“艾虎”,给小孩子随身佩带。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为什么古人会形成以端午为毒日的观念呢?大概是因为,端午节过后,便是炎炎夏日,容易流行疫病,才因此形成了在端午节驱赶瘟邪、祈求安康的习俗。

端午节,除了代表端午的粽子外,在这一天,很多的朋友会发送互祝“端午节快乐”的短信。对此,非遗专家说,不是所有节日都能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端午节可以说:“端午安康。”

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的节日,这天伍子胥被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所以不能互祝快乐,说祝福的话可以用“祥瑞和安康”等字句。

此外,端午节的名称达二十多个,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吃粽子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因为粽子有棱角,它的棱角就像是一把刀子,可以将病魔、灾害铲除。

夏天到来疾病多,端午节的这一天,人们用兰草进行沐浴,这样可以将即将产生的疾病和瘟疫驱走。

在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

有人是这么说的,说端午节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这也不是一年二年的有人在端午节来到之时说出这样的话的,我看了之后总感觉到有点那个,是哪个?就是有点那个吗!

原因就是说为了纪念屈原,因为屈原这天是投江而死的,所以就不能说端午节节快乐了。

纪念屈原是对的,也是有道理的,我文化知识不多,文化水平不高,那么端午节就真的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吗?

可是我们从媒体上,从文章书报上,就是从我们的网络上也都是这么说的,也是都这么祝福的,那祝福语就是这句话呀,都是:端午节快乐!

难道他们都错了,难他们都不懂吗?

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水。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所以说不是所有节日都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端午节吉祥!百毒不侵!中国有两大节日不祝福。一曰清明,二曰,端午。这两个日子都是纪念日!

这个问题,得从端午节的来历说起。我国古代有位大思想家,诗人,他的名字叫屈原。因受当时朝庭的迫害,而投江自尽。这一天,刚好是阴历五月初五。老百姓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蟞虾蟹,啃食屈原的遗体,就往江里投放粽子,蛋类等食物。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端午节。便于以后年年纪念,这位大诗人。我国人民,每逢过年过节,都有向亲朋或者同事,相互说些祝福话的习惯。诸如:开心快乐,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等。而在端午节这天,是不会选择这些语言,相互问候的。因为这个节日,是纪念缅怀和驱邪的日子。只能说:祝你安康。

每到端午节,都有人会转发一条端午不能说”端午节快乐“的,并逼格满满的说上一句“端午安康”。

端午节真的不能说快乐吗?

“端午”指的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日,“端午”唐代就已经出现了,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诗》中就写道“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诗圣杜甫在《端午日赐衣》诗中也有“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端午的风俗是最复杂的。你想想是不是这样?比如中午就是赏月吃月饼,清明就是踏青扫墓,而端午的各种民俗活动就要复杂得多了,很多人可能都说不全。

如果把端午的节俗活动归纳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禳灾,也就是祛毒除恶、辟邪驱鬼;另一类就是祭祀,比如祭祀屈原是最典型的。这也是为什么只能说端午安康,不能说端午快乐的原因。你看,端午节里隐藏着那么多灾祸的种子,当然要祝端午安康了。而端午又是个祭祀的节日,怎么能说快乐呢。

为什么端午节这个节令里会隐藏着那么多祸端,这和自古以来流传的观念有关。

在很古的时候,可能还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前,人们就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据说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五月初五更是恶中之恶、毒中之毒。如果端午和夏至正好相逢,那就更是大恶了。

古时候,如果一个小孩是五月五日出生的,那被认为是很不吉利的事情。比如《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就记载,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的,当时他的父亲就和他母亲说,不想要这个孩子了,因为这一天生下孩子将会对父母很不利。《史记》是西汉司马迁写的书,孟尝君更是战国时期的齐国公子,可见这种风俗观念在中国很古的时候就有了。

流言称:“提醒大家,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一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水。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日子。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表示,要扫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可以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端午节到了,该提醒得到不少网友转发。”

这则流言这两天传播甚广,但其实存在着许多错误。事实上,端午节的起源与任何人的投江都没有关系,端午节是可以庆祝、快乐的节日,而真正起源于祭祀的节日同样也可以庆祝快乐。

所以吐槽一下端午节只许安康不许人快乐的说法:这不过是某些对中国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的“专家”炒作出的噱头罢了。"端午节是个以辟邪为主的节日,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庆贺它。毕竟辟邪的另一面就是祈福,加以庆贺也属理所应当。"

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现代人最能接受的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深得怀王赏识。他倡导举贤修法,富国强兵,主张联齐抗秦,遭到当权贵族的强烈反对,被楚怀王疏离,后被流放。

他在流放时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祖国,于五月五写下了绝笔作《怀沙》,抱石投江身死。

端午祭屈子,离骚尽忧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