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李慧 丁艳
在大漠戈壁中聆听木卡姆精美演唱,在传统刺绣中尽赏牡丹风姿。4月初,在河南卫视火爆出圈的“2023清明奇妙游”节目中,展现新疆哈密风景的“伊州长歌”片段惊艳亮相,全网阅读量超过6亿人次。
这是由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策划协调,并联合哈密市委宣传部、河南卫视共同打造的文艺精品。作品以独具特色的新疆舞蹈为载体,融入哈密木卡姆音乐、传统牡丹刺绣、哈密瓜等地方特色元素,展示大海道、胡杨林、鸣沙山、幻彩湖等哈密自然奇观,将哈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搬上荧屏,火爆网络。
【资料图】
据了解,河南近年来充分发挥文化大省的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发掘、整理、保护哈密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持续擦亮“豫哈情 文化行”文化援疆品牌。
清末名臣左宗棠在哈密的事迹广为流传,他兴修水利、屯田储粮,植桑种柳、兴办教育。河南援疆先后分两批投入3300余万元,在哈密兴建左公文化苑。开放一年多时间,累计接待各族群众21万人次,左公文化苑成了哈密又一新的“文化名片”。
“瓜莫盛于哈密”,为更好地挖掘哈密“瓜乡”文化资源,去年,由河南援疆出资,在哈密市文博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成了哈密瓜数字艺术展,利用声光电现代技术,全面展示哈密瓜在哈密培育、生长、发展的历史,成为讲好哈密故事的一次尝试。
在挖掘哈密本土优秀文化元素的同时,河南援疆更源源不断将千里之外的中原文化带到天山脚下,在交流交往交融中互学互鉴。
坐落在哈密市天山东路豫园中的“豫书房”,窗明几净、书香扑鼻,成为附近市民争相打卡的好去处。这是河南援疆借鉴城市书房的运作模式,在哈密投资1600万元,在市区新建、改建了8座智慧书房,打造了哈密“15分钟阅读圈”,今年正式投用后,成为哈密市的一道城市风景线。
在哈密市博物馆,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山河相望 鼎力相助——丝路上的中原”文物特展拉开序幕,包括“汉并天下”瓦当、东汉堂狼铜洗、彩绘四层灰陶仓楼、人物车马楼阁画像砖、三彩狮面镇墓兽在内的124件(组)文物专门从千里之外的河南博物院“赶来”,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参观者……
豫剧优秀剧目《焦裕禄》《朝阳沟》《重渡沟》唱响东天山南北,中国功夫少林武魂进疆巡演,话剧《红旗渠》《兵团》在哈展演,河南摄影名家、书画名家不断进疆采风交流……过去3年间,河南援疆经办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活动130余场次,惠及两地各族群众150万人次。
双方的感情,在文化纽带的牵引下,持续升温。在郑州地铁1、2、5号线上,疾驰着“哈密号”专列,专列上乘客们热议着哈密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哈密市伊州区香馕食品产业园里,手工打馕的师傅们,总会讲起为郑州送去百万个馕和200吨哈密瓜的真情故事;通过手机网络,两地群众畅享“豫约文化云”上的影音大餐,参加“豫哈少年行”手拉手活动的400名两地青少年,在电话和书信来往中诉说着祝福和惦念……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8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