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发布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专场,重点聚焦广东年来坚持“小切口大变化”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方面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

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223.4万个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础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一直以来,广东聚焦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寻找破解之道,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投入“真金白银”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年来,广东以促进公和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全力破解‘城镇挤、乡村弱’难题。”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说,“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223.4万个,新增公办中小学校623所,保障充足学位供给;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省财政投入22亿元、地方财政投入34亿元资金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累计完成18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达标建设。

“双减”落地成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今,全省义务教育学校100%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100%学校做到了作业管理“压总量、控时间”;需开设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100%提供了课后服务,参加学生数764.36万人,参与率达72.15%,充分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港、澳居民或其随迁子女在粤接受义务教育,也能够等享受当地随迁子女入学相关政策和基本教育公共服务。2021年全省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含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就读比例达87.27%,较2016年提高32.4%。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职业教育大省。14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29所省级以上示范高职院校、62所国家示范中职学校、88所省高水中职学校……广东不断加强高水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办好一批家长放心、学生认可、社会满意的高水职业院校。

高质量职业教育推动高质量就业。广东建设298个省级中职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和311个省高水高职专业群,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去年高职院校为战略“双十”产业集群培养13.1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占毕业生人数的45%。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31岁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元亮介绍,“十三五”期间,广东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77.1岁提高到79.31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1.56/10万下降到10.18/10万,婴儿死亡率从2.64‰下降到2.13‰。全省中医服务量保持全国第一,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广东分批支持建设了50家高水医院、实现地级市全覆盖,打造呼吸、肿瘤、肾脏病、心血管、精准医学五大国际医学中心,助力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广东。

广东还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全面升级建设人口大县的47家中心卫生院至县级医院水,改造建设189家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488家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1万间村卫生站。

如今,广东医疗卫生“强基层、建高地、登高峰”的战略蓝图逐步变为现实,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全省市域内住院率、县域内住院率分别保持在95%、85%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广东还建设了5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组建74个城市医疗集团、428个专科联盟、121个远程医疗协作网。安排5家大湾区内高水医院“一对一”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医院,安排73家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113家县级公立医院,在70个县(市、区)建设104个医共体。

“互联网+医疗健康”也更加便民惠民。广东100%三级医院、90%二级以上医院提供智慧医疗服务。全省251家医院建成互联网医院,4504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远程医疗一站会诊,2657家医疗机构实现“一码就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上下“一盘棋”调度、“一张网”防控,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坚持中西医结合,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广东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今年7月3日,全省已累计接种3.4亿剂次疫苗。

年来,广东加大力度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施出生缺陷免费筛查、“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检查等项目。今年,广东进一步将宫颈癌防治关口前移,在全国率先以省域为单位实施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超2.3万个

养老服务关系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过去5年,广东着力打造‘覆盖城乡,功能完善,保障基本,服务多元,监管到位’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省民政厅副厅长聂元松说。

国家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养老服务条例相继落地,广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双立法”。年来,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支撑进一步夯实,40多个养老服务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全省24个省直单位建立起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以合力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托举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随着配套政策加码落地,养老服务供给实现“百花齐放”。据聂元松介绍,目前全省共有养老机构1896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超2.3万个,城市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达到78%,家庭养老床位已超1.7万张。

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也同步提升。如今,全省已有188所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在校生超14万人。2021年以来,广东持续开展养老服务员培训工作,认定50家“南粤家政”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养老护理员培训达9.4万人次。

此外,广东“朋友圈”不断扩大,先后与广西等10个省区市共同打造“旅居模式”,同时携手港澳探索养老服务“湾区模式”。

为困难群众织密织细保障网络,同样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题中之义。

连续被纳入省的“十件民生实事”,五年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底,广东年人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10956元、8808元,与2017年底相比分别提高36.3%、39%;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分别为年人均18336元、15288元,较2017年底分别提高42.5%、68%。

兜底保障制度网也在不断织密。2017年以来,随着《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等法规文件出台,广东逐步建立健全了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去年,广东还突破城乡、户籍限制,将非户籍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及在广东临时遇困的居民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引入科技“加持”,则是广东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困难群众的又一招。“全省通办”“掌上办”“指尖办”……如今,困难群众只需要进行人脸识别、身份确认和电子签名授权,即可掌上查询自身是否符合救助相关条件、在线提交救助申请。

城镇新增就业超700万人

“五年来,广东坚定不移把就业置于‘六稳’‘六保’之首,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超700万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谢忠保说,我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并充分发挥社保作用,2020年以来累计为市场主体纾困减负超2600亿元。

他介绍,广东连年出台1.0版至3.0版促进就业政策,打出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组合拳”,有效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岗位。同时,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有效促进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截至去年底三项工程累计培训768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237万人次。

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广东连续三年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行动,每年底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超过90%;帮助3000多万异地务工人员稳定就业,其中外省脱贫劳动力400多万,占东部八省的44%;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

保重点企业用工——广东开展“千名就业服务专员助万家重点企业活动”,组织开展“点对点”专车专列和包机活动,为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我省还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实施力度,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率先打破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户籍限制,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创业和灵活就业空间更加广阔。广东就业失业风险防范也更加严密,有效预防化解规模失业风险。

为稳保就业、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广东充分发挥社保作用,持续扩大制度覆盖、全面深化制度改革、稳步提高待遇水、不断加大纾困减负力度,扎牢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特别是2020年以来,通过减免缓社保费、降低工伤和失业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发放就业创业补贴和技能培训补贴等措施,累计为市场主体纾困减负超2600亿元。

截至去年底,全省养老、失业、工伤三大险种累计参保1.56亿人次,社保卡累计持卡人数1.16亿人次。同时,连续1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去年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工伤伤残津贴、失业保险金分别提高至180元、4803元和1732元。(记者姚昱旸钱明雅朱晓枫唐亚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