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23年8月19日,是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纪念日。淠史杭工程,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历史丰碑”,历经艰难岁月十四载建成,灌区面积达1098万亩,惠及两省四市,不仅起到农业灌溉还起到调节防洪、城市供水等作用。淠史杭工程,见证了皖西大地的沧桑巨变,书写出新中国治水的壮丽篇章。淠史杭工程更孕育了伟大的淠史杭精神,在新时代依然闪闪发光,一直激励我们矢志前行。
(相关资料图)
回望历史、不忘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今天,我们纪念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就是要擦亮“淠史杭”名片,唱响红色主旋律,凝聚新时代幸福六安建设强大精神力量;就是要弘扬淠史杭工程建设过程中孕育出来的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的精神;就是要展示我市传承发扬淠史杭精神的新时代火热实践、精彩答卷;就是要生动反映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发愤图强、赶超发展的奋进故事,进一步扩大提升六安对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影响力。
即日起,开设“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专题专栏,推出《我与淠史杭的故事》《人间天河 丰收之源》《专家谈淠史杭》等子栏目,多角度报道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大力宣传淠史杭精神,激发全市人民以更大的激情投身新时代幸福六安建设中来。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
烈日炎炎,暑气正盛,但裕安区横排头水利风景区内,却绿树成荫、清凉宜人,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纳凉消暑。
作为淠史杭灌区淠河灌区的渠首,横排头渠首枢纽工程于1958年8月19日正式动工,由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淠史杭工程建设的序幕。
一张照片:定格特殊的历史瞬间
六安、合肥同处江淮地区,为大别山余脉,境内岗峦起伏,水资源为自然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丰水年份洼地洪涝成灾,枯水年份干旱成片。史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前的500年间,平均两三年就有一次水旱之灾,其中旱重于涝,危害也更频更烈。
要想带领老区人民彻底走出生存困境,根本的出路也在“水”上。当时,不管是各级领导还是灌区人民,都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如《淠史杭灌溉工程志》概述中描述的那样,“旱灾严重而又频繁,迫切要求摆脱受自然奴役的命运,成为地方各级领导和灌区人民最强烈的愿望,成为宁愿作出巨大牺牲,也要兴建淠史杭工程的力量源泉。”
于是,在当时经济非常困难、物资特别匮乏、设备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开始依托治淮建成的四大水库水资源,开启了举世闻名的淠史杭工程建设。
陪同采访的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给我们分享了一张老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1958年8月19日,记录的就是当时赵子厚在横排头工地开挖第一锹土时的情景。照片中的主角是时任淠史杭工程总指挥的赵子厚,只见他执锹开挖,旁边的群众均报以掌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淠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660多万亩,是淠史杭三大灌区中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据横排头管理处主任李胜介绍,横排头渠首枢纽工程是淠河灌区的渠首枢纽,位于苏埠镇以南五公里的淠河的河道,由进水闸、冲沙闸、溢流闸、土坝及船闸五部分组成。利用这个工程,将上游四大水库和区间来水拦蓄起来,从横排头进水闸引水入淠河总干渠。
一首诗:讲述非比寻常的“人民力量”
在淠史杭工程展览馆内,有一首郭沫若为淠史杭工程所作的诗:“排砂柝水分清浊,喜见源头造海洋。河道提高三十米,山冈增产万斤粮。倒虹吸下渠交织,切道崖头电发光。汽艇航行风浩荡,人民力量不寻常。”
可以说,这首诗,既形象地展现了淠史杭工程建成后的巨大效益,同时也充分肯定了非比寻常的“人民力量”。
现年84岁的崔如森老人,曾亲身经历过那段“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回忆起当年参与建设时的一个个细节,老人仍记忆犹新。
“那一年,听说横排头开工要人,我们七八个年轻人一合计,就一起过来了。”于是,崔如森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横排头。
“工地上那是人挤人、人挨人,要是讲,那时候辛苦是真辛苦,但是我们出来干活从来不讲一个苦字,真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一心就想着把横排头的坝子修好。”崔老回忆道。
在工地上最害怕的是出意外事故。横排头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崔如森和工友们一起抬石头下山时,一块重达五六十斤的大石头不慎滚落,正好压在他的小腿处。从此,他的小腿不仅留下了一个明显的疤痕,也落下了后遗症,不能再做重体力活。
“后来,我还当过警卫员、采购员等,只要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就这样一直在单位干到退休。”在水利部门工作了一辈子的崔如森,亲眼见证了淠史杭工程从建设伊始到发挥重大作用的全过程。
当年,正是有无数个像崔如森这样的建设者们的辛苦付出,才铸就了这座不朽的人民治水丰碑。据了解,淠河横排头以上来水面积大,所以当时要求渠首工程许多项目必须抢在洪水之前完成。自从开工之日起,整个工地热火朝天,14000多人的劳动大军,个个奋勇争先。直到1959年,横排头渠首枢纽工程引水灌溉,正式开始发挥效益。
一个题词:彰显工程建设“宝藏效应”
刘伯承元帅曾为淠河总干渠渠首横排头工程题词:“丰收之源”。这既是对淠史杭灌溉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形象概括,也是对老区人民奉献精神的由衷赞美。
横排头枢纽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灌区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收。据统计,1959至2022年横排头渠首灌溉引水106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79亿亩,水稻产量约2151亿斤。通过横排头枢纽工程引水,不仅保障了区域灌溉用水需求,还为合肥、六安城市及沿渠城镇提供了优质可靠的饮用水源,保障了灌区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据统计,1988至2022年横排头渠首累计向合肥、六安提供城市供水106亿立方米。
据介绍,近年来,横排头渠首枢纽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管单位,正在建设数字孪生工程。2019年对泄洪通道进行加固,这项工程结束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20年,就经历了枢纽历史上第五大洪峰的考验,对下游的防洪保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灌溉、防洪抗旱等作用,近年来,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也日益凸显。今年2月,横排头水利风景区还成功入选国家级“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成为首批50家上榜水利风景区之一。
“如今,枢纽工程累计灌溉六安、合肥和淮南3市10个县(区)的660万亩农田,为近1000万城乡居民提供饮用水源,已经成为一座集防洪、灌溉、城乡供水、水利旅游、生态供水为一体的大型渠首枢纽工程。”李胜说。
来源: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汪娟 崔璨 实习生 谢玉洁/文
姚迪 实习生 时政阳/视频
责任编辑 - 李东林
校对 - 杨星宇 黄中善
审稿 - 王正超
核发 - 查琦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