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大股东及董监高继续强力增持。

自5月4日*ST泛海发布控股股东增持计划公告,到5月22日,仅仅12个交易日,“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公司股份52,747,104股,增持股份比例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事实上,不止是大股东,泛海董监高密集增持动作也在同步进行。尽管增持实施公告仍然停留在5月12日,但根据行情软件显示,截止5月22日,泛海董监高增持数量就已接近2500万股,增持速度和数量同样惊人。


(资料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泛海董事长栾先舟和总裁刘国升已经连续6个交易日顶格增持,增持数量均已接近500万股,显示了极大的决心和魄力。

泛海如此快速的大幅增持,在其他濒临退市的ST板块中绝无仅有。泛海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坚定、持续、大幅度的增持动作极大提振了资本市场信心,5月23日、24日泛海股价连续2次迎来涨停。

泛海此番增持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无非就是当下紧迫的面退压力。不过,放在更长远的逻辑来看,短期的增持并不能维持股价的长期向好,因此,作为最熟悉公司的内部人,泛海大股东和董监高持续增持的背后,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理由:那就是通过强力增持向外界传递强烈信号,以空间来换时间,依托旗下优质资产,快速推进重整程序,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泛海的债务问题,从而获得更为长久和持续的发展。

从资产的布局上看,泛海的资产布局集中在三大领域,金融、地产和股权投资。手握信托、财险两个“钱箱”级别牌照,不仅让泛海股票被贴上“大金融”标签,在本轮“中特估”行情中更是分得一杯羹。此外,前段时间备受瞩目的民生证券股权拍卖便拍出了91亿元的价格,亦从侧面验证了泛海手中金融资产的价值。

泛海资产的价值,或许不仅仅是体现在账面上。就算是当下,泛海仍然在北京拥有近16万方的在建工程;在武汉这座中部中心城市的核心商务区拥有240余万方土地储备,以及110余万方的在建工程。这些在账面上仅仅以成本价列示,而其真实的价值远远高于此。

泛海当前的巨亏局面,很大程度是因为计提民生信托的巨额坏账。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坏账的项目,还是有一定的几率可以回收的,或者至少可以回收部分,这样就可以形成营业外利润,回补净资产。

此外,困扰泛海的另一大难题就是违约后所导致的超额冻结、高额罚息等,据悉也获得了相当一部分债权方的理解,也给了泛海方面极大的支持。

从重整进度来看,泛海也正在迅速推进、落实相关工作。在预重整公告后,短短3天便获得法院支持。目前,泛海不仅将重整定为公司年度核心工作,临时管理人事宜公司亦在抓紧沟通。据悉,目前泛海方面已经按照法院要求,提交了临时管理人所需的全部材料,法院也在加紧审核,预期很快就会有相应结果。

如果重整顺利,泛海不仅能通过重整计划有效化解公司债务负担,实现净资产扭正,从而消除退市风险;更可通过重整投资人注入的增量资金和资源,摆脱阶段性流动性困难,恢复和提升可持续经营能力。

作为中国知名的老牌民企之一,泛海在过去几年中,确实走了一些弯路,犯了许多错误。如今走到面退的边缘,既有宏观环境的原因,更有自身的原因。但无论如何,泛海踏踏实实的资产和价值还是存在的,因此,重整对泛海而言,更像是一次重置的涅槃过程,也唯有放下过去的羁绊,才能走向更长久的新生。

回归到泛海增持这件事,说到底董监高和大股东密集增持只是表象,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更应风物长宜放眼量,理清增持背后的逻辑体系和泛海资产的真正价值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