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都在催了,毕竟这部片还没上就议论声不断,现在终于开箱验货。
小小的她。
(相关资料图)
怎么掀起那么大浪——
小美人鱼
在去年底官方发布预告后的第一个周末,预告就获得了 1.04 亿的全球浏览量。
数据超过了 9400 万的《美女与野兽》、7400 万的《阿拉丁》与 6800 万的《黑白魔女库伊拉》。
但争议,也更大。
因为小美人鱼的肤色不符合 " 肤白貌美 " 的期待,许多人开麦嘲讽。
毕竟我们观念里的爱丽儿,应该是这款的啊。
但看完真人版《小美人鱼》后,Sir 解开了疑惑——新版小美人鱼的肤色是重点吗?
其实,这一部的故事恰恰是讲述,成为迪士尼公主,并不需要看脸。
谁能成为公主?
新一代的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公主?
《小美人鱼》最值得讨论的地方或许也就在于此。
01
从一厢情愿,到双向奔赴
事实上,从安徒生原著,到动画版,再到现在真人版,都有着不同时代下的内核。
动画版对原著最大的改编,是转悲为喜。
原著中的王子没有多少描写,他更像是在水中看到的一个模糊的身影,故事的结局也仿佛是小美人鱼一场水底捞月般的梦想幻灭——
王子变心,小美人鱼变成泡沫。
这个王子,与其说是具体的角色,不如说是泛指的人类。
代表着自然与纯真的小美人鱼,被抛弃、被毁灭,或许也正如人们的童心在进入成人世界后,注定泯灭的结局。
这是不是太残忍了?
其实很多 " 童话 ",无论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还是《西游记》,读过原著的都知道那也是相当重口味和大尺度,分分钟吓哭小孩的。
于是迪士尼的动画,给了一个标准的童话结局——
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这一版王子的形象稍微具体了。但还有一个问题,小美人鱼一眼就迷上了王子,非要上岸去 " 倒贴 ",是不是太恋爱脑了?
今天还有多少人相信结婚就是女性最好的结局,是人生圆满的句号?
2023 年的真人版《小美人鱼》,终于让一场单相思,变成了两个人的贴贴。
爱丽儿向往陆地的设定不变。
喜欢探索沉船,搜集人类遗留的物件。
王子却不再停留在岸上,而是也勇敢地深入大海。和保守的女王不同,他坚持开放港口、亲自航行,想要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和外部保持贸易和交流。
因为他知道,如果封闭,那么就只有落后。
真正让王子心动的是美貌吗?与惹眼的外表相比,让他俩走向彼此的,是基于共同事业的灵魂相惜。
《海的女儿》中爱丽儿对王子心动的瞬间,是在一场几乎摧毁一切的海洋飓风之中。
海洋与陆地,人鱼与人类,两个世界的交汇本就危机四伏。而在极端天象中,爱丽儿见证了亚历克的魅力时刻:
在浪涛中紧握船舵,身处险境也不放弃探险之心,像一位真正的 " 船长 "。
相遇后,二人相处的场所也不在大多数童话书中珠光闪烁的宫廷舞池,相反,是一间古朴、落灰的图书室。
摊开的旧地图、黄铜色泽的罗盘、满满一摞各地航行的纪念品 ……当时的爱丽儿已经失去了声音,但亚历克依然被她打动,因为他知道眼前的女孩懂他,他们能共享兴趣和未来。
02
让歌声回归内心
如果说,两位主角的爱情线已经全面更新。
那么银幕的视听情境给人最大的感触则是,回归。
熟悉的螃蟹赛巴斯丁做指引,海底 " 盲盒 " 逐个开启,珊瑚的 " 密林 ",水母的粉色海洋。
一束光打下来,沉船底下掠过的,是人鱼姑娘们如云的发尾。从色彩到光影,一曲自豪欢快的歌声迎来的是,一整个海底童话梦境的回归。
与迪士尼视效保障同步回归的,还有音乐剧般为剧情搭桥的歌舞段落。
爱丽儿的歌喉像黄昏中一颗如玉的贝壳,一浪高过一浪的,是女孩对大千世界的渴求之心。
而海女巫的 " 暗黑 " 曲目灵巧而幽默,在创意化的 " 克系 " 环境里进行 " 婀娜 " 的肢体表演。
人物心声之外,自然万物皆可成曲。爱丽儿和亚历克离亲吻最近的一场戏,是一叶小舟驶入月亮倒影中。
中空的竹林彼此敲击,成为闷闷的鼓点,而草叶则在夜风中化为弦乐。
朴素的田园,诗意的共鸣,这大概这是自《风中奇缘》起,迪士尼便企图呼唤的一种自然、原始的生存状态。童话的本意不是粉饰,而是想把心灵涤成原初的宁静模样。
突破幻象,迎回初心,这是迪士尼盘踞在《小美人鱼》故事中的回归底色。
无论是沉船中的男性雕塑,还是王子反复寻觅的 " 白月光 " 歌声,都抵不过爱丽儿与亚历克真实相处的分分秒秒。
破除海女巫的迷惑,亚历克最终发现,声音再美,也不过是爱丽儿这个 " 人 " 的附加品。让他悸动的,从来不是一具加载了声线的美丽皮囊,而是他看到的——
爱丽儿不惧危险骑马越过草垛的样子;
她在大块的染布中穿梭、仿佛要把这一切记录进眼睛里;
无拘无束的人群环绕下,爱丽儿果断脱下高跟鞋、在泥水里跳舞。
多样、纯粹、包容万物的好奇,是这些构成了一个崭新的爱丽儿。与其想象再多、对不同的世界感到惊惧,不如亲身体验一场。
好像在说,看电影的时候,观众是否也能破除一些声音和色彩的魔法,去感受一个接近本质而生命力蓬勃的 " 海的女儿 "?
03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童话
1989 年的动画版《小美人鱼》是无数 80 后、90 后的童年回忆。
现在,它在豆瓣依然保持了 8.4 的评分,好于 92% 的动画片。
这个红头发、白皮肤、绿尾巴版本的爱丽儿已经被当成了 " 标准 "。
但其实,动画版只保留了原著白皮肤、蓝眼睛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动画新设计出了海藻般的红发,海鸥、龙虾朋友等新角色,以及最重要的名字——爱丽儿。
迪士尼史上第一位红发公主,就此诞生。
在当时,红头发是叛逆的象征。
而电影中,爱丽儿的父亲川顿国王不断提醒爱丽儿要遵守规矩。这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来说,女孩儿几乎是没有办法违反父亲的命令的。
只要你在海里生活 就必须遵守我的规则
但爱丽儿却是一个 " 叛逆 " 的女孩。
她不听父亲的命令,而是听从自己的内心爱上了人类,还借助女巫的力量逃离了海洋,只身来到陌生的人类世界中,只为见到心爱的亚历克王子。
这对当时看这部电影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多么强烈的震撼啊。
原来,有些 " 规矩 " 是可以打破的;原来,拥有主见、独立、勇敢,是这么有生命力的。
这个小美人鱼鼓励了无数 80 后、90 后勇敢追求所爱。
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美人鱼呢?在当时,奋不顾身追求爱情仍然被视为一种勇敢。
但在爱情如此易得,以至于显得廉价的今天,爱丽儿的叛逆和勇敢,仅仅通过爱情来表达还足够有说服力吗?
编剧给爱丽儿进入人类世界后增加了一条重要的前提——她忘记了要在三天内和王子接吻的任务。
这让爱丽儿来到人类世界后的目的变了。
她不再是带有目的去诱惑王子的公主,而是一个对新世界充满好奇的" 探险家 "。
少女的求爱故事变成了少女的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故事,这显然更符合女性意识觉醒的当下。
同时,真人版《美人鱼》不仅强调海底世界束缚着爱丽儿的规则,还强调了亚历克王子也生活在种种规则的制约下。
所以,当打破规则来到人类世界的爱丽儿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冲撞人类社会的规范时,王子并没有感到震惊或反感,而是两眼放光,被爱丽儿感染,也打开了自己。是爱丽儿让亚历克明白了规则是可以打破的,也让他看到了 " 反叛 " 的力量。
这是银幕上少有的主动的女性为被动的男性带来改变的瞬间。
还有一个重要的改编是,动画版《小美人鱼》的结局是王子杀死了女巫,但真人版《小美人鱼》则改成了爱丽儿杀死了女巫。这个改编,也非常具有现代意义。
女性,从一个需要被王子拯救的公主,变成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抗强敌,并完成自我成长的独立坚强的个体。
△ 女巫乌苏拉当然,这些观点并没有多新颖。
但一个讲给孩子的童话,本身也并不需要多少惊世骇俗之论,更重要的是一些基本的善恶是非。
而最大的争议还是导演启用了黑人歌手海莉 · 贝利来扮演小美人鱼爱丽儿。
这又是反复被提到的 " 政治正确 "。
但看完电影,就会发现这样的设计并不违和,片中设定王子的国家不是北欧,像是在加勒比海的某个小岛,有椰子,跳桑巴。
比如爱丽儿的姐姐们,其他 " 海的女儿 " 拥有各自不同的肤色。因为片中也说了,她们代表不同的大洋,既然分布在世界各地,为什么只有红发碧眼白皮肤才有资格成为美人鱼,不可以有多样性?
无论世界怎样划分界限,海洋,始终是联通的,无边的。在一个海洋的故事背景中,一定要保持封闭的观念,未免让人啼笑皆非。
别忘了,童话故事是给孩子们看的。
在没有被社会观念影响之前,我们是不会用肤色区分人的。
孩子们看到这个爱丽儿是什么反应呢?
黑人小姑娘们。
在第一次看到预告中的爱丽儿后,露出了笑容。
我觉得小美人鱼是棕色欸 ~
(当你喜欢的迪士尼公主看起来和你一样)
同样的。
在白人小女孩的视频中。
她们对电影预告的反应是这样——
抱着旧版动画的美人鱼玩偶,兴奋不已。
对孩子来说,肤色并不代表美丑、种族、政治,而是代表一种可能性。
尤其对于黑人小孩来说,这是他们在大银幕上、在传世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机会。
爱丽儿的肤色对我的孩子并不意味着什么
但我深知对别的孩子来说
这意味重大
但然,有人会说小美人鱼不够 " 美 "。
美是小美人鱼的核心吗?
过去,或许是。
不只是美貌,童话中为爱情 " 赋魅 " 方式还有——
王子要是英俊的,富有的,尊贵的。
好像有足够的美貌,才配得上拥有财富和地位,ta 的美德才值得被歌颂。
但显然,迪士尼正在抛弃这种叙事。
一个例子。
女巫是怎么阻挠爱丽儿的呢?
她变成一个 " 标准 " 美女,换上华丽的礼服,在一场舞会上准备迷倒王子。
发现了没有。这些不都是迪士尼公主片过去最经典的元素?
而她计划的落空。
也代表着,那样的 " 传统 " 故事,在今天的失效。
谁继续相信,只拥有了美貌才可以去追求自我?
谁还相信,只有进入(特权阶级才能参加的)舞会认识王子,才能证明自我?
没错,是有人相信。
而且人数还不少,因为他他们相信现实与功利的法则。
但 Sir 并不打算把这些当成童话告诉自己孩子。
Sir 更愿意给孩子讲这样的童话——
这个世界没有边界。
这个世界上的人没有边界。
而你也不需要有边界,勇敢地向未知的领域去探索吧。
别忘了。
童话属于过去,但童话更属于未来。
让孩子们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不才是童话的意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助理:哆啦 K 梦、就是涂怡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