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哲 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2月15日,德国法兰克福,火车总站旁的一家小龙坎火锅店内,十多位来自中德两国的企业、机构代表围聚在火锅旁,汉语、德语以及清脆的碰杯声此起彼伏。此情此景,令成都高新区专精特新企业家俱乐部的CEO金石感叹不已,抢抓我省首批组团出海“抢订单”机遇,俱乐部企业顺利签下1200万欧元意向采购订单。

金石(右四)和企业家代表在SAP全球总部

而这顿饭局背后,承载着一个团队一整年的筹划和期待。

“一月的技术交流,三月的投融资沙龙,四月的贸易座谈……每场会上,大家都在讨论如何利用好国外的技术和资金。”金石的日历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今年和企业家们的开会内容。与大宗商品贸易不同,“专精特新”企业瞄准细分赛道,更看重技术沉淀和投融资渠道,对“走出去”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

德国院校的电气件技术研发有没有新进展?国外如何提高投融资效率?……过去一年,不少“专精特新”企业家的“同行焦虑”愈发浓厚,迫切地想钻进异国他乡的实验室、工厂一探究竟。但一年来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让大家迟迟无法动身。

12月1日晚,一条微信让金石突然兴奋起来。“计划一周后包机出海,目的地:德国。”

那天晚上,有企业连夜准备材料、安排计划,只为准时赶上这个机会。

抵德首日,意外接踵而至。法兰克福的暴风雪阻碍了交通出行,也让准备仓促的企业家们陆续出现了发烧等症状。

有代表安慰金石,这次就当出来“散散心”,压力不必太大。“不行,这是大家一整年沟通、期盼的结果。”金石决定,稍作休息,立即按照原定计划出发。

当天下午,参访团来到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沟通技术合作,并与大学合作企业直接对口洽谈。金石告诉记者,企业家们看到实验室里的成果展示,立马提起了兴趣,不断追问技术细节,计划利用国内的市场优势,实现项目落地。

成都天创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和成都晶宝时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当地企业、协会签署在德发展合作备忘录,意向采购金额共计1200万欧元。参访团与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推进设立中欧技术转移中心。

“这次收获的订单总额预计能达到2000万欧元!”手握三份合作备忘录,金石开心地告诉记者。

得知参访团即将返程,有德国投资基金代表委托中资银行牵线搭桥,用一顿特别的“午餐会”为企业家“送行”,于是有了小龙坎火锅店里的一幕。

“有接近20家企业没能成行,我们收集需求后制作了企业档案卡片,代表他们来做前期沟通。”金石认为,两周的时间对于大家是一次分量十足的“热身”,为明年初的欧洲和日韩之行增添了更多经验和信心。

(图据受访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