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培哲


(资料图片)

近日,我省结束第一次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更加全面地获取了森林草原火灾主要致灾因子、孕灾环境、重点隐患等数据,建立了分型、分区的省、市、县三级火灾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

根据预测,去冬今春全省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总体偏高。如何利用技术成果,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省林草局组织开展“四川生物阻隔带的空间布局及营建技术研究、四川森林草原火险因子智能监测及预警技术研究、森林可燃物计划烧除生态调控技术研究”三个课题的科研,寻求答案。

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计划烧除工作现场。 徐嘉 摄

精准烧除

烧除范围、时段控制等更准确

深冬,攀枝花市米易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草原防火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嘉随手抓起一把地上的枯叶一捏,枯叶瞬间化为碎末。“地面枯落物的湿度比较低,可以开始考虑计划烧除了。”

计划烧除可以降低林火带来的危害,采用低强度的火烧能有效减少森林可燃物的积累。今年,四川首次提出“精准烧除”。

“首先,计划烧除范围要更精准。”徐嘉告诉记者,执行计划烧除的区域要根据当地的人力、物力确定烧除红线。

可燃物和时段的控制,同样要准确。徐嘉介绍,计划烧除集中在每年12月到次年2月,这个时段降水少,地面枯落物的水分低于树枝树干,计划烧除过程中不易引燃树枝和树干。

还要盯住实施主体——专业扑火队伍。去年12月,新一轮计划烧除开始前,省林草局防火处组织了3轮培训。“一些地方仍存在专业设备缺乏、操作不规范等现象。我们正在推广使用水基阻燃剂,能够大大提高计划烧除的效率和安全性。”徐嘉告诉记者。

精准预警

建立模型实施分区分级防控

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要加强森林、草原火险预测预报预警,严格落实火险预警逐级“叫应”机制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措施。

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监测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洪荣介绍,四川森林草原火险因子智能监测及预警技术研究,可为森林草原火险智能监测及预警工作提供科学支撑。为此,团队计划建立森林草原火险等级预测模型。将对全省820个大样地、8200个标准地、400个草原标准地、野外火源点和历史火灾等数据进行检查和整理,建立起一套遥感标志库。项目组已经开展了云南松、柏木等可燃物载量模型研究,后续将完成全省主要森林和草原类型的可燃物载量模型构建。

王洪荣介绍,项目组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可燃物载量模型动态更新,一是根据多源遥感数据,建立大尺度可燃物载量反演模型;二是针对林下可燃物载量和含水率变化,开展固定样地观测,实现局部更新。可燃物载量和林下可燃物含水率正是森林火灾隐患的重要判断依据。

精准改造

选耐火树种建“生物防火墙”

刚刚结束攀西的外业调查,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生态研究所所长桂林华着手挑选起树种。接下来,他和团队还要再次前往攀西,尝试从云南松林和栎类林中寻找答案。

这支团队正在探索建起一道“生物防火墙”,利用难燃、耐火、抗火的树种营建防火生物圈(林带),阻隔林火的蔓延。

《四川生物阻隔带的空间布局及营建技术研究》是《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标本兼治总体方案(2020—2025年)》中提出的9个研究课题之一。

桂林华的团队计划利用森林经营与造林相结合的模式,培育具有林火阻隔效应的优势树种等,在特定区域营建起生物阻隔带,在地表火蔓延的过程中起到延缓蔓延速度、降低林火强度的作用,从而为森林火灾的扑救争取时间、创造扑灭条件。目前,团队已经完成相关资料收集、典型县的外业调查,今年初计划完成四川不同地区主要耐火树种的选择。

受访者供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