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朋友律师,吐槽一标要求中仅限某个榜单上榜的律师投标,她直言这榜单出钱即上,自己都不稀罕,还吐槽甲方不明事理,上这个榜单和这个标的内容毫无关联。


(资料图)

我问,如果你投的很多标都有类似的要求,那你估计就迎合上去了。

她否定这种观点,律师也可以挑客户的呀,大不了战略放弃这类客户,反正律师时间是有限的,也没空每个标都去响应。

法律服务内容本身很难评定优劣,你很难说清楚某所2~3倍的报价,到底和其他报价,就提供服务内容本身有什么区别。

过去,这事很容易解决,选贵的,肯定不错,大部分公司,尤其是外企,有钱呗,就算贵的,它敢报最高价,就有报最高价的底气。

现在,这事成了玄学,选最贵是肯定不可能的了,但选最便宜的,也每一个法总愿意拿自己事业压赌注。更多的是,选个律所牌子大的、同类案子做过的、圈内口碑好的、主办合伙人愿意投入比较多时间的、思路沟通起来顺畅的。

这些主要指标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选得过奖的、选相关证书多的、选报价更低的、选名校毕业的、选名企客户多的,等等。反正我个人觉得这些可有可无,并不是特别重要。

可惜,对于央国企招投标,流程是死的,规则是死的,让你填的表格里,有时评选得奖居然是必须的前提条件,有时不是必须的,仍然是权重占比不低的。

因为得奖容易证明啊,证书容易验证啊,你说你做过同类案子,不懂行的人根本分辨不出啊,圈内没资源的也验证不了口碑到底如何额。

于是,评选啊,考证啊,法律人躲不过。

现在的问题是,你愿意花多少成本获得这些,我指的不仅是时间成本,还有经济投入。

我的观点是,有,必须有,但没有必要太多。

在我看来,评选和考证只分两种。

一种是评上非常难,或通过率很低的,如果你盯着某个细分方向立志做钻做透,那你必须挤上船,客户会默认如果你没有这个领域的奖项,你的专业都只不过是吹嘘罢了。

但若你只是想做律师赚个钱,就没有必要了,大不了有些特别的标放弃即可。

而另一种则是剩余的其他所有,你根据常见投标标书里的规定要求,申请一个即可,担心自己不熟悉申请流程,找个专业机构付费辅导也是值得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