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谈】

作者:王雄飞(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研究所所长、河北美术学院东方美术研究院院长)

岩彩画,这一古老而绚丽的艺术形式,凝结了时间与自然的智慧,传递着意蕴深远的文化内涵。所谓“岩彩”,“岩”即矿物,指向其材质属性;“彩”即“色彩”,是其作为颜料所具备的视觉属性。岩彩之美从古代彩陶、帛画、漆画等艺术形式中得到延续,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演变。岩彩画与其他画种一样,有着独立、完整的创作体系、审美标准与图式语言,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资料图】

信息(岩彩画)俞旅葵

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石窟壁画,是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主要用色即为矿物色。在敦煌莫高窟北魏时期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对其主题、纹饰、色彩等方面的诸多影响,以及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印记。而唐代岩彩壁画中的形体塑造方式,同样显现出东西方审美理念的相互融合。这一兼容并包的艺术特质,不仅成就了岩彩画自身的多元魅力,也使其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笔者在日本求学时看到日本绘画大量吸收了中国古代岩彩壁画的材料与技法,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在与国外艺术形式的碰撞中生发出崭新的面貌,这引发了我对当代岩彩画发展的诸多思考。

远方的云(岩彩画)王雄飞

岩彩画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拥有庞大而完备的材料体系。岩彩画的材料构成极为丰富,其中,天然矿物色是指于自然界中直接采集或提炼的矿物颜料,如朱砂、雄黄、石青、石绿、白垩、云母等;新岩矿物色则是指艺术家通过对天然矿物色的加工和改良创造出的新型颜料,往往具有更丰富的色彩表现力和优良的绘画性能。各类矿物色因其颗粒粗细、晶体结构的不同,呈现出异常丰富的色彩与质感,经水性动物胶或植物胶调和后运用于画面上,可以产生光彩熠熠的艺术效果,高贵典雅又不失古朴厚重。

岩彩画独特的材质属性,是它与其他画种最本质的区别,利用好这一特性,是当代岩彩画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岩彩画材质属性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创作者能否利用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以俞旅葵的《信息》为例,该作品表现了少数民族妇女的日常生活一景。艺术家在传统矿物色的基础上加入了金、银箔等金属材料,并运用独特的烫箔、埋箔等技法,营造出丰富的色彩与质感层次,通过对各类材料的巧妙运用,充分激发了岩彩画的创新潜力。

丝路初雪(岩彩画)刘祥顺

与其他画种一样,岩彩画在画面表现上讲求主次、疏密、虚实等关系的构建。除此之外,矿物色中不同粗细的颗粒按不同比例在画面中分布,加之各类金属箔的运用,还会让岩彩画作品呈现出“软”与“硬”的对比效果。如矿物色颗粒与金属箔放在一起,前者因光线产生漫反射,会显得较“软”;后者因表面光滑,产生镜面反射,则会显得较“硬”。又如将蛤粉与矿物颗粒置于同一画面,蛤粉会呈现“软”而流畅的效果,矿物颗粒则会在对比之下显得“硬”而干涩。试看笔者的作品《远方的云》,在表现画面下方的土地时,我运用了大量颗粒较粗的矿物色,使其显现出粗犷厚重的质感。而中部的山石则以颗粒相对较细的矿物色加以塑造,并结合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晕染效果,使其层次过渡更加自然流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蛤粉的运用使得天空色彩明丽淡雅,与地面、山石形成对比,同时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景深效果。

除了材质层面的探索与实践,在创作视角、图式语言上的创新,亦是当代岩彩画发展的重要方向。当代岩彩画家不再将创作的视野局限于传统山水、花鸟等题材,而是将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图景纳入创作,展现出当代社会的多样面貌,为岩彩画作品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盛馨逸的创作多关注当代都市生活,善于将年轻人细腻、复杂的心绪融于画面之中。其作品《花市》描绘了黄昏时分的街头花店,以矿物色塑造的烂漫繁花精致、高雅又不乏厚重之感与清冷意味,茵茵枝叶渐渐融于日暮,观者可以在馥郁花香里感受静谧而浪漫的氛围。同时,一些艺术家将岩彩画与当代艺术的多种形式相结合,力求在创作中突破传统的边界。王天然的《视角》试图通过对卫星图像的局部呈现,重新解构图像与观看视角之间的关系,构图充满形式意味;李瀚宁的《奇妙城》则通过夸张的变形手法,将建筑、道路、桥梁等城市元素进行拉伸、延展,构建起极富梦幻感的艺术空间,为观者带来无限遐想。

花市(岩彩画)盛馨逸

纵观中国当代岩彩画创作,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成为其鲜明的特征。对绘画材料的发掘、对崭新题材的关注、对创作语言的探索,以及跨学科的融合实践,都已成为推动岩彩画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相信在未来,中国岩彩画家们将继续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不断拓展岩彩画的内涵与外延,使之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30日 09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