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也晴 四川在线记者 王眉灵
今日立冬,晚上8点左右,成都Woodpark轻极限运动公园旁的国华街一改数小时前的冷清景象——占满路两侧的车清一色敞开了后备箱,沿街拉起的天幕和户外折叠桌椅,将这里装扮成了“露营地”。
【资料图】
侧身挤进熙攘的人群,才发现这里实际是一个带着浓浓露营味的夜市。上百个摊位紧挨着成片,各自挂着不同的霓虹招牌、个性广告语,音箱中传出各类音乐,即使夜里气温只有15℃,许多摊位也已经座无虚席,好不热闹。
新壶装老酒,这个露营夜市为何火?
此前(10月25日),四川在线记者就曾慕名来到这条“露营一条街”。虽是晚上,但热闹正酣。
记者注意到,上百个摊位卖的东西以酒水和烧烤为主,个别摊位经营稍微多样化点,也不过是多了一些小吃,比如,28元一小盒的青木瓜沙拉、12元一串的鸡蛋仔、5元一串的电烤串……从价格来看,比推车式“鬼饮食”价格高了不少。
尽管如此,生意却十分红火。当晚9点,各摊位基本都无空座,“再拿个椅子出来!”“不好意思,没位置了!”摊主们忙不迭地回应。
“露营地”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徐也晴 摄
消费者为啥愿来?“一瓶啤酒20块出头,不算便宜,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和朋友在此聚会的90后小刘说,选择在这里聚,是感觉这种露营的方式新颖、“有范”,“价格比地摊高不了多少,但又比酒吧便宜很多。”
在这里消费的,基本上都是小刘这样的年轻人。“来我们这的,都是30岁以内的。”90后摊主以沫已经是个经营摊位两年的“老手”了,他指着自家门口的招牌说,每家的店招都不同,但都是年轻人喜欢的样式,自家选的就是“日咖夜酒”“路边酒渡人”等;而且,很多摊主懂得用互联网引流,“几乎每个摊位都会直播,形成自己的IP后会吸引更多人来。”
走了几圈后,记者发现,不仅消费者年轻,摊主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各个摊位的店招果然都极有特点,有“人间研酒所”,有“抽空摆个摊儿”,上百个摊位没有重复的;很多摊位前架设着直播摄像头。摊主赵梓汐说,她每天会在刚开始摆摊前一两个小时进行直播引流,“也有的摊主会在开始营业后,对摆菜、炒菜等情况做个直播。”赵梓汐表示,她在摆摊之前是全职主播,因为仅在抖音一个平台就有将近39万粉丝,“所以也确实会吸引一些粉丝前来打卡。”
前来消费的年轻人。徐也晴 摄
“我们就是看到推荐来的!”正在吃饭的95后上班族小荣说。在社交平台上,这条街很“红”,它被网友称为“芭提雅成都分雅”“西双版纳成都分纳”等,被赋予了很多标签。
在北京工商大学新商经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清杰教授看来,经营主体年轻化促使消费群体年轻化,而年轻人有着好奇、跟风的特性,比较容易形成“潮流”。
这团“烟火气”,还能飘多久?
红火之下,暗流涌动。
“他们来得早就把好地方给占了,车子停在那不挪,有的宁愿被交警贴罚单也不让位置。”快到这条街的尽头处,摊主七宝(化名)愤愤不平。他是10月初前来此驻扎的,排在了上百个摊位的“尾巴”上,距离公园入口远,人流量小,生意明显清淡得多。
“看到这里火了,都在往这来,但也是要讲究先来后到的。”阿曾说,摊主们建立了个微信群,在群上沟通解决问题,算是一种“自治”的方式。不过这种“自治”能持续多久,没人能给个定数。
对此,七宝亦有隐忧。“交通组织、环境卫生、消防安全……”他掰着手指,数着存在的隐患,以及可能“还在路上”的居民投诉。以沫也有过在北湖摆摊的经历,因为晚上音乐声大被市民投诉。“这边虽然离居民区还有一段距离,但时间久了,可能也避免不了被投诉。”
未停在划线区域内的车被交警“贴条”。徐也晴 摄
记者联系到锦江区柳江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已经掌握这些问题,后续不排除采取清理举措。
周清杰对此有不同观点。他认为,在目前疫情影响下,露营夜市的兴起,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也刺激了消费,政府、社会应以包容的态度来看待,至于这种模式能持续多久,可交由市场来考验,“如果消费市场逐渐恢复,室内场所的经营不受限制,可能这种户外的露营夜市,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