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寇敏芳
日前,省政府印发《安宁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首次对安宁河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指导性、协调性和战略性布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安宁河流域涉及攀枝花和凉山2个市(州)的11个县(市、区),“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优越且组合好,我省提出将安宁河谷打造成第二个“天府粮仓”。
农业生产的土地从何而来?“天府第二粮仓”空间如何优化布局?《规划》给出“路线图”。
地从何来?
采用三种方式,新增耕地70万亩至90万亩
总面积3.66万平方公里的安宁河流域,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虽然有充沛的水源和光热条件,但由于气候炎热干旱,加之河低山高,流域内11个县(市、区)守着滔滔河水,却处于缺水的尴尬境地。
区内现有耕地584.3万亩,其中旱地占80%、坡耕地高达70%以上,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平均仅为9.93等,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打造“第二粮仓”首先要打牢农业生产的“地基”。《规划》提出,统筹优化全域耕地布局,促进耕地增量提质,同步优化现代农业布局,保障并夯实“天府第二粮仓”空间基础。
记者注意到,《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扩充新增耕地的具体举措,主要通过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开发等三种方式争取新增耕地70万亩至90万亩。一边“造地”,一边“节地”,《规划》明确,科学确定城镇建设规模,推动城镇紧凑发展和节约集约用地,避免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占用耕地资源。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向水要地”的发展思路,《规划》给出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布局图,将以区域水网连通、提灌蓄能结合、小微水利支撑为手段,充分预留各项水利基础设施空间用地,形成流域大中小微相结合的立体水网体系。依据水资源配置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持续开展“旱改水”“坡改梯”综合整治工程,争取规划期末垦造水田56.40万亩。值得一提的是,《规划》还对安宁河流域提出水资源刚性约束管理要求,将流域规划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7.10亿立方米以内。
如何“摆位”?
统筹“三生”空间,优化布局立体农业
大地如棋盘,项目如棋子,“天府第二粮仓”的棋局如何排兵布阵,才能找出最优打法?《规划》给出“棋谱”: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聚焦“提品质、拓市场、促融合、能富民”,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种业振兴,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成国家现代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
具体到“棋路”,《规划》提出,将完善农业科研机构布局,规划在西昌建设1平方公里农业科创核心区,形成农业科创极核,系统提升现代农业科研实力;分区域规划建设粮食石榴、粮食桑蚕、苹果、芒果、稻菜轮作、玉米制种、油橄榄等8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做优现代农业种质种业,规划一批育种基地和种质资源库;围绕中国凉山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建设,立足“河谷地带、二半山区、高寒山区”的特点,优化安宁河流域立体农业发展模式。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安宁河流域首部国土空间规划,在编制中引入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融合”理念,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着重空间统筹协调,推动安宁河流域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在生态保护方面,《规划》明确将流域内19.2%的国土面积共计1054.99万亩,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按国家规定进行严格管控。以重点流域和重要山脉为基础,将安宁河流域划分为4大生态修复区,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在统筹城镇建设发展方面,《规划》提出构建以城镇群为主体的空间形态,提升西昌城市能级,重点推进西进南拓,由“邛海时代”迈入“安宁河时代”。同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泸沽、礼州、红莫等中心镇建设县域副中心。计划到2035年,安宁河流域城镇人口达到25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