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提供
在物质文明极其发达的今天,如何唤活沉睡在每个中国人,尤其是儿童心中的“诗歌因子”成为当前诗人和教育、文化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11月20日,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研讨会在北京和成都两地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召开。
(资料图)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楚三乐,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香、刘耀辉、杨雅莲与《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作者宽窄,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诗人金波,出版人徐鲁等结合目前的儿童诗歌教育背景分析了《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的出版意义,并提出了改进诗教的建议。
《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一书是四川大学文学博士宽窄通过其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创作实践的一大成果。书中有古诗新咏,有拟人化的动物诗,还有绘本诗、图像诗、题图诗、方言口语诗、游戏诗、谜语诗、数字诗等等,儿童在其中获得的不仅有诗词之美,还有语言之美、文字之美、音韵之美。在美的教育中提升语感,透过诗歌去看世界,在诗歌世界中窥见自我本我,对儿童艺术素养、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宽窄认为,诗教老师应是诗人,诗人会结合创作背景、意象将创作的独特感受带给每一位儿童。在书中,将教学者化为诗人,通过“师生擂台”,用亲身实践让儿童知晓诗歌技巧是如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去的,使得诗教效果得到了提升。
楚三乐在谈及为什么要召开《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研讨会的初衷时坦承,当她第一次阅读到这本书时,就被其中的教学理念吸引,作者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有准备,有周密的思考,有实践支撑,对于当前的儿童诗教来说极富教学指导价值,因此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大力推动此次研讨活动,希望借此能够将这种诗歌创意教学的方式推广开来。
如何保护儿童的“诗歌因子”生根发芽?金波认为,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天赋珍贵,灵感易逝,即使儿童即兴表现出的真善美是诗歌最纯粹的颜色,但也需要引导使之长久化发展。《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在通过古今中外等参照物的对比扩大儿童视野同时,教学者现身说法,通过诗歌创作,让儿童感受到“活”的诗歌,增强诗歌亲和力,增加儿童学习诗歌,从而对儿童创作诗歌进行引导和培养。
徐鲁点赞《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尊重儿童的天性,从具体鲜明的形象、细节入手,展开联想,将孩子引入开放、多元、趣味无限的文字世界,是一本有范例价值的童诗教学用书。
参会专家们还提出,儿童诗教不应只在城市,而应在每一个教育角落。《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作为一本教学参考书,发现了儿童诗教亮点、打破了传统诗歌教与学的障碍,在实践中看到了无限可能,让诗教走进偏远地区,走进家庭,为教师、家长开启了一扇走进诗歌世界的大门,具有文化帮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