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汶川绵虒段修建的防洪河堤。伍排勇 摄

四川在线记者 徐中成 阿坝观察 王鑫 汶川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排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0月3日,在汶川县绵虒镇三官庙村一组的登溪沟,可以看到山沟里的水顺着河道,穿过拦挡坝的方形孔洞缓缓流向岷江。拦挡坝上,搭配着太阳能电池板的视频设备“严阵以待”,监测着这里的水位情况。

阿坝州地处岷江上游,具有保障成都平原水源的重要地位。其中,岷江流经绵虒镇长度约20余公里。然而,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这个小镇上的9条沟泥石流灾害频发,登溪沟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登溪沟修建了三处拦挡坝。”汶川县自然资源局干部万兵说。

综合治理岷江流域,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08年以来,汶川在绵虒镇境内投入资金约3亿元,对锄头沟、登溪沟等25处地灾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并对锄头沟、登溪沟等9条泥石流沟道修建21个拦挡坝。同时,对锄头沟、三官庙安置点后山崩塌等147处地灾隐患点安装裂缝计、泥位计等专业监测设备。“我们还在每个隐患点配备了监测人员,并将实时视频监控接入智慧平台,实现手机随时查看的功能。”万兵说,一旦泥石流涌入岷江,就容易阻断岷江。

除了拦挡坝,汶川还实施了岷江绵虒镇防洪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河段上起羌锋村文庙索桥,下至都汶高速飞沙关1号桥,通过清理河道等措施综合治理河长4.15公里,新建、修复堤防护岸1.855公里。

汶川绵虒段治理岷江河道。

一方面修堤筑坝,以工程治理减少自然灾害对流域的生态破坏;另一方面,汶川县还开展生物治理,通过种植岷江柏、辐射松、侧柏等树木,渐渐修复岷江流域脆弱生态,“强健”岷江流域的生态。

同样是在绵虒镇,有一处干旱半干旱河谷植树造林点。前几天,汶川县林业和草原局科技产业股股长王显智带着记者走进林间,一棵棵高大的辐射松长势喜人,旁边还有不少本地树种岷江柏,人工造林成效明显。

然而,这处植树造林点今年也出现了一些特别。“由于七八月份的极端高温天气,近10株辐射松被干死了。”用手摸着干枯的树叶,王显智很是心疼。这种辐射松是新西兰物种,优势是长得快耐寒耐旱,适合于干旱河谷治理。“下一步将从岷江引水铺设水利管网,做好水源保障。”

岷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近年来,为持续改善岷江干旱河谷脆弱的生态环境,汶川县通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建设等项目,完成宜林林地及不适宜耕作土地人工造林7.7万亩,完成封育管护14.37万亩。

目前,汶川县林地面积为273.16万亩,全县活立木蓄积1802.44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56.85%。截至2021年数据显示,汶川县草原综合覆盖率达86.12%,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推荐内容